绘梦传遗聚青春,实践赋能助振兴——广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绘梦传遗”突击队三下乡活动圆满落幕

发布时间:2025-07-13 23:1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钟小敏   阅读 1.0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国家文化发展规划和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广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绘梦传遗”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于2025年7月6日至7月12日赴广州市增城区瓜岭村开展文化振兴实践活动。团队立足师范教育专业特色,创新构建“数字赋能+教育创新+艺术活化”三位一体的非遗传承模式,通过现代科技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实践路径,在服务乡村文化振兴、促进非遗保护传承和推动基层美育发展中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文化自信与责任担当。

"七七"忆史缅先烈,走访慰问传薪火

在“七七事变”88周年这个承载着民族记忆的特殊日子里,团队在当地村负责人的热情带领和协助下,怀着无比崇敬之情,专程走访慰问了村中3位老党员。轻轻敲开斑驳的木门,队员们紧握着老党员们布满岁月痕迹的双手,与他们促膝长谈,并送上慰问品。他们坚定的眼神、饱含深情的讲述,将那段艰苦奋斗的岁月和矢志不渝的入党初心娓娓道来,让队员们在重温历史的过程中感受那份穿越时空的信仰力量。这份慰问不仅是对党员前辈的敬意传递,更让我们在历史纪念日里,以最真切的方式铭记先辈付出,传承红色基因,为整个实践活动注入了深刻的精神内涵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图为走访慰问活动时突击队师生与老党员合影


节气为魂,巧手传韵——竹编瓦绘课程结硕果

在本次实践活动中,团队创新开设的二十四节气主题竹编画与瓦片画课程,成为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生动实践。 非遗竹编课程以二十四节气为创作主题,采用基础的十字编织技法。在队员们的指导下,26名青少年用灵巧的双手将彩色竹篾编织成富有节气特色的作品。简单的十字交错间,传统工艺的智慧与节气文化的诗意完美融合。瓦片画课程则让废旧瓦片焕发新生。24名参与者在瓦面上描绘出“立夏的西瓜”“冬至的雪人”“秋分的落叶”等生动场景。粗糙的瓦面与细腻的笔触形成有趣对比,让节气故事以全新的艺术形式呈现。 两门课程共吸引50名青少年参与。团队充分发挥师范专业优势,立足当地文化特色,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将废旧瓦片、传统竹编等乡土材料与二十四节气文化创新结合,打造出独具特色的非遗美育课程。这种既扎根乡土又富有创意的传承方式,不仅精准对接了乡村文化需求,更让传统技艺在当代焕发新生,为非遗保护注入了源源不断的青春活力。

图为非遗竹编画课程突击队成员与瓜岭村青少年合影

图为瓦片画课后青少年与其成品合照

乐动童心,智绘新意——奥尔夫音乐与AI绘画课展奇思

团队创新开设了的奥尔夫音乐与AI绘画课程,通过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为乡村青少年带来了别开生面的美育体验。

奥尔夫音乐课程以“玩中学”为核心,通过拍手律动、乐器模仿、情景歌唱等趣味形式,让参与者在互动中感受节奏与旋律的魅力。从模仿自然声响到合作完成简单合奏,孩子们在欢笑声中释放天性,不仅他们的培养了音乐感知力,更在协作中学会倾听与配合,让音乐成为连接心灵的纽带。

AI绘画课程为乡村孩子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创意之旅。课程从“趣味料理”创作切入,随即引导孩子们畅想未来职业,当AI将“葡萄披萨”“三十年后的我成为神厨”等天马行空的想法变成真实图像时,教室里充满了欢声笑语。随后,队员们带领孩子们运用AI工具对瓜岭古村照片进行艺术加工,让熟悉的乡土景致焕发新的美感。最令人难忘的是“超能力宠物”创作环节,会飞的小猫、能吐泡泡的小狗等奇思妙通过AI跃然纸上。过程中,队员们特别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科技素养,通过生动案例引导他们思考“AI的边界在哪里”,让孩子们深刻理解“技术是工具,创意才是灵魂”的真谛。这不仅是一次艺术创作体验,更是一次数字素养的启蒙,孩子们在欢乐中学会了如何与科技对话,用创意点亮未来。

两门课程动静结合、相得益彰,既展现了传统美育的感染力,又彰显了科技创新的可能性,为乡村文化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这种多元化的课程设计,团队成功实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创新融合,为乡村美育发展探索出新的路径。

图为奥尔夫音乐课程现场

图为AI绘画课后突击队成员与瓜岭村青少年合影

墙绘添彩成文旅标识,三幅新作焕乡村新颜

墙绘组的同学们顶着夏日暑气,历经连日赶工,先为村里几面斑驳的老墙换上新颜——两幅融入艺术巧思的作品一经亮相,便吸引不少村民驻足观赏,收获一致点赞与好评。看到墙绘带来的文旅效应,当地负责人特别邀请突击队在民宿外墙上创作第三幅作品——以"瓜岭"二字为核心进行艺术创作。同学们即刻响应,最终完成三幅共计26.5㎡的主题墙绘,不仅美化了村容村貌,更通过艺术语言传递童年梦想,为乡村文旅发展增添了独特的艺术吸引力。

图为突击队绘制完成的第一面墙绘《童年纸飞机》

图为突击队与完成的第二幅墙绘《治愈的龙猫》合影

图为第三幅墙绘《瓜岭》二字打卡点古韵瓜岭添欢趣,游园盛会暖人心

“古韵瓜岭·趣享时光”游园会现场精彩纷呈,气氛热烈。开场时,“绘梦传遗”百千万工程突击队队长致欢迎词,拉开活动序幕。随后,投壶、吹乒乓球、两人三足、踩气球及非遗植物拓印五大游戏摊位正式开放:孩子们在拓印摊位体验植物浸泡、固定、拓印的乐趣,亲手制作非遗作品;投壶区里,小朋友踮脚投箭的童真模样惹人发笑;吹乒乓球与两人三足项目中,亲子、同伴搭档协作闯关,将气氛推向高潮。游戏环节结束后,成员们的舞蹈、粤剧表演与孩子们的即兴才艺轮番登场,为活动画上圆满句号。活动尾声,参与者凭印章兑换奖品,与团队成员合影留念。这场游园会不仅让大家在欢笑中拉近彼此距离,更在趣味互动中传递文化韵味,让欢乐与温暖留在每个人心中。

图为游园活动后突击队成员与瓜岭村青少年合影

在瓜岭村的实践征程中,“绘梦传遗”突击队以“绘梦”之笔描绘乡村振兴新图景,用“传遗”之心守护文化根脉。从走访老党员传承红色基因,到创新开展四次“非遗+”特色课程;从三面主题墙绘打造乡村文化新地标,到非遗游园会激活古村文化活力,这群年轻人以“数智技术赋能+文化创新传承”的双轮驱动,让传统技艺焕发时代活力。七天的实践虽已结束,但那些在瓦片上描绘的节气故事、在竹编中编织的文化密码、在AI画作里跃动的奇思妙想,都将成为瓜岭村最珍贵的夏日印记。这支青年队伍以专业所长服务乡村所需,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文化担当。未来,“绘梦传遗”突击队将继续以青春之我、创新之我,在文化传播与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书写更多精彩篇章!

文字|钟小敏|李帝株|李彩虹|许芳瑜

图片|曾乐如|陈裕佳

一审|钟小敏 二审|张莹莹 三审|严景文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钟小敏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3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