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让更多人了解傩面具非遗文化,传承非遗、守护民族记忆、延续文明根脉。7月3日,巢湖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懿本图”非遗文化传承实践团开展“一锤一凿见匠心:傩面具非遗大师戴修义的立体美学”人物专访。(通讯员 张立文)
图为实践队队员取景调研
清晨,实践团成员在郎溪县梅渚镇桃园村集结完毕,村干部陶骥热情相迎,亲自驾车引领众人前往戴休义家中。戴修义是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梅渚镇的傩面具制作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从事傩面具雕刻已超过30年。一路上,乡间风光掠过车窗,大家满怀期待,憧憬着与非遗传承人戴修义的会面,渴望聆听其传承故事、探寻非遗魅力。接着,实践团成员认真聆听戴修义讲述傩面具,傩面具制作需经过选料、制坯、精雕、打磨、上彩等十余道工序,选用红杨木原料确保轻便耐用,雕刻注重人物性格刻画,戴修义满脸笑意,滔滔不绝地讲述着,兴奋之情溢于言表,难掩对惟面具传承的热忱。随后,实践团成员对戴修义以及傩面具传承等进行询问,戴修义神色忧虑,感慨道:“如今经济发展快,年轻人都奔着赚钱去,愿意沉下心学傩面具制作的越来越少。”听到此言,实践团成员们也细心记录问题,大家积极思考,力求从多个维度为傩面具传承难题找到突破口,眼神中满是希望能切实提供帮助的恳切与热忱。最后,戴修义捧出珍藏的傩面具实物,手指轻抚雕刻纹路,结合造型、色彩与图腾,向实践团成员细致讲解工艺精髓。大家凑近观察,不时低声交流。讲解结束后,众人簇拥着戴修义在院中合影,镜头定格下满含敬意的笑颜与古朴厚重的非遗瑰宝,留存这段珍贵的传承交流记忆。
实践队成员探寻非遗印记
通过此次活动,让实践团深刻感受到傩面具的魅力,了解非遗传承的困境,非遗是民族文化根脉,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应该积极弘扬,让其在新时代绽放光彩。
实践队成员访谈非遗艺人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立文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