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学生通讯员 / 雍衡)为响应健康中国与乡村振兴战略协同推进的时代号召,助力南阳艾草产业升级,7月6日至11日,南阳理工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艾香氤氲智拓产业链,青衿笃行力促乡韵新”社会实践团队深入社旗县,展开为期6天的艾草产业全链条调研与精准服务,用专业智慧为“中国艾都”产业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7月6日,团队首站抵达社旗县,深入李店镇狮子庄村与何庙村,在驻村第一书记的带领下探访精准扶贫成果。“村里的艾草种植是生化学院与福元生态菌业的校企合作项目,通过‘种养业+转移就业’双路径,已带动200多户脱贫。” 第一书记的介绍让队员们眼前一亮。
走访中,队员们详细记录贫困村致贫原因、政策落地细节,更被一线扶贫工作者“群众不脱贫,我们绝不撤退”的誓言深深触动。这场“接地气”的调研,让团队深刻认识到艾草产业不仅是特色经济,更是连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 “绿色纽带”。
7月7日,实践团队来到中国社旗艾草产业园展览馆进行参观学习。展览馆内,团队成员通过文字、实物、影像等多元形式,系统学习了艾草的历史渊源、药用价值及文化传承,近距离观摩了高比例艾绒、艾草贴、艾绒家纺等丰富艾制品,直观感受艾草从种植到加工的全产业链发展成果。同时,馆内展示的航天艾育种技术、加工工艺创新等科技成果,让团队成员深刻体会到科技对传统艾草产业的赋能作用。
7月8日,团队走进中国南阳航天育种基地与航天艾草诱变试验区。在这里,团队成员聆听了科研人员关于航天育种技术的讲解:通过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艾草种子在太空特殊环境中经历微重力、高辐射等“历练”,发生基因变异后再回到地面培育筛选,最终获得性状更优良的新品种。
农户向队员们展示航天诱变艾草与普通艾草的差异:“你看这航天艾草,叶片更厚实,有效成分含量高了近20%,抗病性也更强。”同学们不禁为这一“世界首次航天艾草试种成功”的成果赞叹不已。
随后队员们蹲身记录株高、叶形等生长数据,对比不同地块的灌溉模式与种植密度,重点关注病虫害防治难点。
7月9日,团队先后走访南阳绿莹科技有限公司、南阳蓝海森源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在绿莹科技的生产车间,自动化艾条卷制机每分钟产出50支成品,队员们仔细观察原料筛选流程,与技术主管探讨“艾绒提取效率提升”方案。
在蓝海森源的座谈会上,企业负责人提出“深加工产品同质化”痛点,团队成员结合生物化工专业对艾草有效成分的研究成果,以及电商运营知识中“细分市场+精准传播” 的逻辑,建议一方面开发艾草洗护套装、便携艾灸贴等差异化细分品类,从产品端突破同质化困局;另一方面借助直播带货等线上宣传模式,通过场景化演示,强化新品的独特卖点。企业负责人对此表示肯定,这让队员们更坚定了“技术下沉助产业”的信心。
7月10日,开展针对南阳蓝海森源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的电商培训。团队采用“理论+实操”模式,从账号搭建、产品拍摄到直播话术逐一讲解,现场演示“艾草深加工产品”直播带货——从艾条、艾草贴等产品的核心卖点提炼,到面对观众的问答互动,全方位展示了直播带货的实操要点。参与培训的企业员工和农户表示,实操演示让大家对电商销售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培训后建立的交流群,将持续为企业和农户提供运营支持,助力打通艾草产品线上销售“最后一公里”。
此次培训精准对接企业需求,通过“手把手”教学帮助员工提升电商技能,不仅为南阳艾草产业插上“数字翅膀”,也为实践团队深化“产学研用”结合、助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积累了实践经验。
7月11日,团队走进南阳艾厚道品牌种植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与南阳艾草产业协会种植基地。在种植基地,技术人员指着长势喜人的艾草田说道,“我们采用轮作种植模式,结合有机肥施用和绿色防控技术,既能保证艾草品质,又能保护土壤生态。”
随后,团队与南阳艾草产业协会的负责人交流,了解到标准化种植示范区的“统一育苗、统一管理、统一收购”模式,这让队员们看到产业规模化的潜力。实践团队成员还观察了艾草初加工的简易流程,见证了新鲜艾草如何通过晾晒、分拣等步骤,成为艾制品的原料。
此次实践中,队员们从扶贫一线到产业展馆,从种植田间到生产车间,全方位见证艾草产业的发展脉络,更以专业所长对接产业需求。正如指导教师李玉玺所说:“实践不是走过场,而是让青年在‘自找苦吃’中锤炼本领,让科技与文化成为乡村振兴的‘双引擎’。”未来,团队将持续跟进技术服务,为“世界艾乡”建设贡献青春智慧。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胡煌烨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