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稻作生产,智慧深耕希望田野

发布时间:2025-07-12 18:50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占俊丽 汪江楠 周嘉俊   阅读 5.4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七月时节,炽热日光倾洒于吉安市新干县稻田,勾勒出饱含希望的田园图景。2025年7月11日,江西农业大学工学院农业机械化新技术试用示范与推广应用团队,秉持助力农业现代化之使命,奔赴新干县开展暑期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以同步水稻直播覆盖技术(集成播种与施肥环节)为核心,在希望田野书写科技兴农崭新篇章,推动传统稻作生产模式迭代升级。

 奔赴田野:科技先导筑牢作业根基

▲图为调试机械

破晓之际,团队成员携同步水稻直播覆盖设备启程,奔赴新干县稻田。该设备集成北斗卫星导航、智能控制算法等先进技术,为传统稻作生产变革提供技术支撑。抵达田间后,团队即刻开展设备筹备工作。针对同步电机,进行运转调试,确保动力输出精准稳定;对北斗终端实施信号校准,构建厘米级定位精度的作业基准;开展播种与侧深施肥装置协同测试,保障种子播撒与肥料投放时序精准、配合协同。一系列严谨操作,为同步水稻直播覆盖作业筑牢技术根基,彰显科技赋能农业的前期筹备逻辑。

田间作业:智慧农机驱动高效生产

设备启动,同步水稻直播覆盖作业有序开展。依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农机凭借“智慧大脑”,沿预设最优路径在田间行进。播种模块依水稻种植农艺要求,精准控制种子落种间距与深度,实现均匀播撒;侧深施肥装置同步运作,将肥料精准输送至水稻根系侧下方土壤层,储备生长“能量”。

▲图为播种作业

相较于传统人工模式,该技术优势显著:单位时间作业面积提升,缓解农忙时间压力;种子分布均匀度超90%,为水稻分蘖、灌浆营造良好群体环境;肥料利用率提高15%以上,兼具降本与生态保护效能。团队成员实时监测设备运行参数,依据田块地形、土壤肥力动态调整作业策略,确保科技效能在田间充分释放,诠释智慧农机驱动高效生产的实践路径。

交流互鉴:技术衔接构建协同机制

▲图为团队成员沿田间播撒种子

作业间隙,田埂成为技术交流场域。团队与当地农户、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开展深度交流,以专业术语阐释同步水稻直播覆盖技术原理,解析“播种—施肥”一体化作业对土地产出效率、生产成本的影响机制。面对农户关于作业成本回收周期、土壤条件适配性等疑问,团队结合数据与案例,进行专业解答与分析,推动科技兴农理念扎根。

同时,团队系统收集本地水稻生产痛点与需求,涵盖土壤肥力异质性、种植模式差异等内容,为技术优化迭代、适配新干农业生产积累素材,构建“技术输出—需求反馈—协同创新”的良性互动机制,夯实科技与农业生产衔接的实践基础。

展望实践:科技赋能绘就振兴路径

此次新干县实践,是江西农业大学工学院团队以科技助力农业现代化的典型实践。同步水稻直播覆盖技术的应用,实现稻作生产效率与资源利用效率双提升,推动新干水稻生产从“经验驱动”向“科技驱动”转型,为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

▲图为部分团队成员合照

团队负责人称,后续将持续跟踪试验田水稻生长,开展全生育期数据监测与分析,评估技术长期应用效果,提炼“新干经验”,为吉安市乃至更广泛区域农业现代化提供示范。在乡村振兴进程中,“三下乡”团队以科技为笔,书写农业创新发展篇章,让智慧农业种子在田野生根发芽,为农业强国建设贡献青春与科技力量。


声明:本文为大学生云报版权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以任何其它方式使用,如需转载请与大学生云报取得联系。

审定:汪江楠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75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