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日讯(通讯员 陈虹诺、陈迎)当非遗遇见科技,当青春邂逅传统,一场关于文化传承的创新实践即将启程!2025年7月2日,华夏青雁实践队整装待发,即将奔赴梅州市丰顺县埔寨镇,以青年智慧赋能非遗传承,用科技力量激活文化基因。
▲图为团队出发前合照
广州华夏职业学院“华夏青雁实践队”自2023年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粤东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创新传承。三年来,团队持续有序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暨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曾入选省级“百千万工程”优秀典型案例。团队依托广州华夏职业学院·共青团丰顺县委员会共建的丰顺工作站,充分发挥高校技术优势、师资优势和地方资源优势,成功打造了“高校专业团队+地方团委+非遗传承人”的三级联动机制。
今年,团队由教育学院团委书记陈迎、专任教师陈虹诺、信工学院专任教师张鸣凯带队,以“龙燚AR智绘——非遗数字孪生赋能幼教双创行动”为主题,将AR绘本开发、三维建模(Maya)及VR场景搭建技术与丰顺县本土非遗文化高度融合,形成“非遗文化挖掘—数字技术转化—教育传承实践”的成熟路径。团队深度整合当地资源,与丰顺县埔寨镇文化站及火龙非遗传承团队达成战略合作,为项目提供坚实的文化支撑与创新实践平台。
▲图为广州华夏职业学院·丰顺工作站队员培训
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达到预期效果。团队在正式出征之前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系统性筹备工作,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龙舞(埔寨火龙)为重要载体开展教学能力提升、技术创新研发、非遗文化调研三大核心领域的师生专项培训。目前已完成的工作有:通过三维建模(Maya+Unity引擎)对埔寨火龙的竹篾骨架、烟花装置及舞龙动作进行高精度数字化复刻,构建生动且可交互的虚拟场景;创新开发立体化AR绘本《火宝儿寻龙记》,形成“工艺可视化-文化符号化-传播轻量化”的非遗活化新范式;初步搭建丰顺县埔寨镇首个数字文化门户。
今年,华夏青雁实践队致力于打造“AR+非遗+幼教”非遗传承模式,并向全县域推广,希冀成为科技赋能非遗活化的广东样板!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迎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