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2日讯(通讯员 李佳潼 胡高瑞 吉天昊)为帮助乡村儿童突破思维定势,培养创新意识与批判性思维,7月12日上午,华中师范大学学生未来教育家协会绿芽实践队(以下简称绿芽实践队)于江西省九江市瑞昌市肇陈镇希望小学开展了一堂以“不止一个答案”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精品课。队长李佳潼担任主讲,三十名一到六年级学生参与课程学习。
情景导入:一分钟让想象力“起飞”
李佳潼以“一分钟极限想象力挑战”开场,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元素并进行自由联想。学生们踊跃发言,提供了多种答案。随后,李佳潼播放创意汽车视频,旨在打破学生“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定势。李佳潼设计的“答非所问”手势游戏将气氛推向高潮。李佳潼指出:“当大脑习惯‘问A答A’,我们会错过太多可能性。”通过该环节,学生们初步体会到思维惯性的存在。
▲图为李佳潼引入课程
故事教学:以生活案例破解思维牢笼
进入核心环节,李佳潼通过“南方人认定粽子必咸,北方人坚持饺子蘸醋”这一生活化场景,以典型实例讲解“思维定势”的定义。接着,她以经典测试题“聋哑人买钉子”揭示出思维定势的局限性。李佳潼带领学生欣赏了三段泰国的创意广告,引导学生总结出思维定势的双面性——思维定势可以加速常规问题解决,但难以适应新情境,最终阻碍创新。
▲图为李佳潼讲解“思维定势”概念
破局实例:用三把钥匙打开思维天窗
李佳潼引导学生们认识到思维定势的双面性后,随即带领学生探索突破思维定势的有效方法。她引入了“逆向思维”这一概念,鼓励学生们要敢于质疑、打破常规。通过三个脑筋急转弯的趣味挑战,学生们体会到从相反角度寻找答案的奇妙。接着,李佳潼强调“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的重要性。她以生活中常见的回形针和饮料瓶为例,启发学生们大胆想象其特殊用途,跳出单一功能的局限,看到事物背后蕴藏的无限可能。
▲图为李佳潼举例说明“逆向思维”
思维升华:播种“批判与创造”的种子
课程尾声,李佳潼带领学生回顾课程重点内容,引用《人民日报》的观点强调“越是优秀的人,越有危机意识,越懂得突破固有思维。当眼界开阔,解决问题的能力便与日俱增。”
▲图为李佳潼带领学生齐读《人民日报》的观点
这堂心理健康教育精品课课不仅是心理知识的传授,更是一次思维启蒙。在资源有限的乡村,这堂心理课打开了孩子们想象力的边界,培养学生们“不止一个答案”的思维韧性,带领学生探索突破思维惯性的实践路径,为乡村儿童播下批判性思维的种子。绿芽实践队将持续优化课程设计,助力乡村教育从“知识传授”向“思维赋能”转型,帮助青少年提高思维水平。
撰文:李佳潼 胡高瑞
图片:唐佳佳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吉天昊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