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通职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青年学习社“伏脉千乡,光耀万家”暑期社会实践团在山东德州经济开发区,用48小时完成了一场从理论到现实、从科技到民生的“追光接力”,探索光伏产业链。
从理论到实践:解锁“光能密码”,点亮知识之光
7月1日上午,德州太阳能公司研讨室内,一场关于光伏发电原理的讲座正在热烈进行。技术人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实践团成员们揭开了光伏技术的神秘面纱。从太阳能电池板的构造,到光子激发电子产生电流的微观机制,复杂的知识点在技术人员的讲解下变得清晰易懂。成员们全神贯注,不时记录要点,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能量的微观世界。
▲图为技术人员向团队成员讲解光伏发电原理。
“原来太阳能发电不仅是一种清洁能源,更是一种充满智慧的科技!”团队成员秦佳琳在研讨结束后感慨道。这次理论学习,不仅让成员们掌握了光伏的基础知识,更激发了他们对光伏产业的浓厚兴趣,为后续的实践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研讨室到发电站:解码“光电变身”,探寻产业之源
7月1日下午,实践团成员们来到德州的一处光伏发电站,这里是一片银色的海洋,一排排太阳能电池板整齐排列,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在这里,成员们目睹了太阳能从直流电转变为交流电的全过程。
发电站的技术人员详细介绍了光伏发电的每一个环节,从太阳能电池板的铺设,到逆变器的作用,再到最终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并入电网,每一个步骤都严谨细致。成员们仔细观察,不时提问,技术人员耐心解答。
▲图为技术人员向团队成员介绍电气设备。
“你们看,太阳能就是在这里完成从光能到电能的高校转化!”技术人员指着正在运转的设备说道。成员们了解到,光伏发电不仅是一种清洁能源技术,更是一种高效、环保的能源解决方案。发电站的建设不仅为当地提供了清洁能源,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从田野到直播间:盘活闲置资源,架起科技惠民“云桥梁”
7月2日上午,实践团成员们来到德州的乡村田野,亲眼目睹了光伏太阳能如何盘活乡村闲置资源,助力乡村振兴。在一片片闲置土地上,一排排太阳能电池板整齐排列,它们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源源不断地产生电能。
“以前这片地荒着,现在装上了光伏板,不仅有租金,还能在家门口打工,真是一举多得!”一位村民的话,让成员们深刻感受到光伏产业给乡村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通过土地流转,村民获得了稳定的租金收入,还能在光伏电站从事维护工作。同时,光伏电站的建设带动了基础设施改善,乡村的生态环境也得到显著提升。
7月2日下午,实践团成员们走进德州皇明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直播间,学习如何通过直播线上测评老百姓家装条件。在直播间里,主播通过视频连线,详细介绍了光伏太阳能的安装条件、优势及注意事项,解答观众疑问。
▲图为主播向团队成员展示光伏产品的线上测装流程。
“原来安装光伏太阳能并不复杂,只要有合适的场地和专业的指导就行。”一位观众在直播结束后留言道。通过直播,成员们了解到许多城市居民对光伏太阳能的兴趣,以及他们在安装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直播学习让成员们掌握了线上服务模式,为光伏产业的市场拓展提供了新思路,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直播不仅打破了地域限制,更拉近了光伏产业与普通百姓的距离。”实践团队长王相尧感慨道。
从科技到民生:用“阳光”点亮乡村未来
“伏脉千乡,光耀万家”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南通职大学子用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青春誓言的生动实践。
▲图为团队成员在乡村田野合影。
通过这次活动,成员们不仅增长了见识,提升了能力,更坚定了为乡村振兴事业贡献力量的决心。未来,他们将继续关注光伏产业的发展,积极探索其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前景,用青春的汗水和智慧,书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壮丽篇章。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沈佳敏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