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2日讯(通讯员 李亚杰 张文勤)7月10日,夏日的阳光洒满秦安县第七小学的操场,中央司法警官学院“藏蓝青禾守护队”的队员们带着精心准备的法治课堂,为这里的孩子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拒绝校园欺凌”主题宣讲活动。这场活动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用专业与温度为乡村儿童筑起一道抵御校园欺凌的“法治防线”。
“校园欺凌就像一颗埋在校园里的‘隐形炸弹’,既伤害同学的身心,也破坏班级的团结。”活动伊始,秦安县第七小学的校领导在动员讲话中严肃指出。老师们也纷纷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教育。守护队队员们则从孩子们熟悉的生活场景切入,用“打碎同桌的文具盒要不要赔”“被高年级同学要钱该怎么办”等小故事,通俗解读了与未成年人相关的法律责任划分,将《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条文转化为孩子们能听懂的“成长守则”。
▲图为校长在进行活动前动员
“大家觉得,什么样的行为算校园欺凌呢?”面对队员的提问,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回答:“打架!”“骂脏话!”队员们随即拿出《未成年人保护法》条文卡片,逐条解释:“根据法律规定,欺凌不只是打骂,故意孤立同学、在网上发别人的丑照、弄坏他人东西,这些都可能是欺凌哦!”通过对比法定概念与孩子们的直观认知,队员们帮助孩子们厘清了“欺凌”的边界——从肢体冲突到言语侮辱,从线下孤立到网络攻击,任何蓄意伤害他人身心的行为都应被警惕。
▲图为学生们积极回答队员提出来的问题
在最受欢迎的情景模拟环节,孩子们主动举手扮演“欺凌者”“被欺凌者”和“旁观者”。当“小演员”们演绎完“故意不给同学发作业本”“背后起侮辱性绰号”等场景后,队员们引导大家讨论:“如果你是被孤立的同学,心里会怎么想?”“看到同学被欺负时,除了躲开还能做什么?”沉浸式的体验让孩子们深刻意识到,欺凌者的行为会给他人带来长久伤害,而旁观者的沉默可能成为欺凌的“帮凶”,勇敢站出来制止或告诉老师,才是正确的选择。
▲图为学生们在进行情景模拟
活动最后,队员们向孩子们赠送了中国儿童基金会准备的文具礼盒。五年级学生拿着印着“拒绝欺凌,友爱同行”的笔记本说:“原来欺负同学不只是‘坏’,还是违法的!以后我不仅要保护自己,还要帮被欺负的同学。”
▲图为全体师生与队员们合影留念
此次宣讲活动,是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实践出真知、服务暖基层”理念的生动实践。通过专业讲解、互动体验等形式,不仅让乡村儿童系统了解了校园欺凌的表现与危害,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法治的种子。正如守护队队员李浩奇所说:“我们希望用藏蓝青春的力量,让每一颗童心都能在安全的校园里绽放,让‘友爱、尊重、守法’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的灯塔。”
编辑:李亚杰
审核:张文勤
队伍:中央司法警官学院藏蓝青禾守护队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文勤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