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2日讯(通讯员 赵郭懿元、方向东)团扇轻摇,青绿漆料在水中晕开如烟霞;画笔挥洒,防溺标语跃然布面成警言。2025年7月11日,南昌大学共青学院分贝青年实践队在上饶市信州区朝阳镇王村村,通过“非遗传承+生命教育”双轨实践模式,开展漆扇技艺体验、防溺水创意宣传及水库安全巡查行动,以青年智慧赋能乡村文化振兴与平安建设。
传统技艺在体验中“活态传承”
在王村村委会二楼会议室内,实践队员以“理论讲解+沉浸体验”方式活化传统文化。实践队准备了空白素面团扇、水性漆等材料,系统讲解漆扇的历史渊源、制作原理与美学特点——从大漆的自然特性到“以水为媒”的染色技法,从传统纹样的文化寓意到现代审美的创新融合,让参与者在理论与实践并重中感受非遗魅力。
在实践队员的指导下,20余名村民及儿童将素面团扇浸入调配好的大漆溶液,通过旋转、提拉等手法让漆液自然晕染,形成青绿相间、纹理各异的天然图案;孩子们更是在扇面添画星星、月亮等元素,将传统工艺与童趣创意结合。活动以沉浸式体验唤醒村民的文化基因,使非遗从博物馆展柜走入寻常烟火,于笔墨纵横间筑牢乡村文化自信。
▲图为漆扇制作现场
防溺水知识在创作中“入脑入心”
随后,一场“防溺水安全教育创意课”在王村村委会三楼会议室内展开。实践队提供30个印有防溺水元素线稿的帆布袋,鼓励参与者结合自身理解,通过涂色、添加元素或书写安全标语完成个性化创作。“这个袋子买菜天天用,安全提醒就天天看。”村民曾大姐展示自己的作品时说道。此类“可携带、可传播”的宣传载体,让防溺水知识从“被动灌输”转变为“主动传播”,有效扩大了宣传覆盖面。
▲图为“防溺水”知识宣讲和布袋涂色讲解
▲图为实践队员指导布袋涂色
安全防线在青春脚步中“织牢织密”
活动结束后,实践队员手持记录册,沿着水库周边区域开启第2轮安全专项巡查。他们顶着烈日沿水库边巡查水位标识、防护设施及警示牌设置情况,重点查验警示标志清晰度与救生设备可靠性,并对照前期巡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系统梳理安全管理薄弱环节。实践队员以脚步丈量安全防线,将青春担当书写在守护民生的实践答卷上。
▲图为巡查水库及周边水域 此次实践不仅让千年漆艺在青绿流转间重焕生机,更使防溺水知识随彩绘帆包融入日常烟火。当孩子们摇动着星月交辉的漆扇奔跑,当曾大姐的警示袋装起集市鲜蔬,当巡查册上新增的安全标识在夕阳下闪烁,青年学子连通文化传承与生命守护,将乡村振兴写在田野河川之间。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方向东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