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红迹寻踪实践队”赴北京市顺义区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开展红色文化传承活动

发布时间:2025-07-12 19:19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张萌珊 来若涵 蔡晴 井思琳   阅读 4.0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为深入挖掘抗战遗迹的历史价值,让红色记忆在新时代焕发活力,2025年7月10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红迹寻踪实践队5名队员前往北京市顺义区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开展学校“千村千企千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以“焦庄寻踪:抗战遗迹保护与红色记忆传承”为主题,在实地探访中触摸历史温度,在交流研讨中凝聚传承共识。

▲图为团队队员在纪念馆前合照

探寻地道遗迹,触摸历史温度

实践队首先走进地道战遗址主体展区。队员们沿着蜿蜒曲折的地道缓缓前行,时而弯腰穿过仅容一人通过的狭窄通道,时而驻足观察用于隐蔽的暗室与传递情报的通讯孔。地道内,战时遗留的煤油灯、弹药箱、简易医疗包等实物整齐陈列,墙壁上模糊的标语“坚持抗战,保卫家乡”仍清晰可辨。“当时村民们用锄头等农具,历时三年挖出了这条连接300多户人家的‘地下长城’,还设计了防水、防毒、防烟的三重防御体系。”讲解员的话语让队员们深受震撼,大家一边用手触摸着冰凉的土墙,一边在笔记本上记录细节,仿佛能透过时光的缝隙,看见当年军民在地道中穿梭备战、奋勇抗敌的身影。

▲图为队员们细心聆听讲解员介绍

聆听英雄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在纪念馆展厅,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一件件带着岁月痕迹的实物,串联起焦庄户军民抗战的壮阔画卷。队员们在“儿童团站岗放哨”“妇女们碾制火药”“民兵们埋设地雷”等展区前驻足良久,认真聆听讲解员讲述那段全民抗战的历史。“村民赵顺合带领民兵利用地道结构,一天内击退敌人三次进攻,创下‘零伤亡’战绩”的故事,让队员们颇受感动。参观接近尾声时,实践队在纪念馆广场的“人民战争胜利万岁”纪念碑前驻足沉思,大家轻声交流着自己的感受。

▲图为队员们仔细观察展品并记录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研讨保护路径,践行青年担当

“保护抗战遗迹,不能只让它‘静静躺着’,更要让它‘开口说话’。”参观结束后,队员们围绕“如何让红色遗迹‘活’起来”展开热烈讨论。有的队员结合新媒体传播特点,提议制作“地道战历史小课堂”短视频,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普及历史。有的队员关注遗迹的数字化保护,建议联合专业团队建立地道战遗址3D模型,让无法实地参观的人也能“云体验”。大家纷纷表示,青年一代不仅要做红色故事的倾听者,更要做红色记忆的传播者、红色精神的践行者,让抗战遗迹成为滋养初心的“活教材”。

▲图为团队在展馆结束处合照

此次实践活动,让队员们在历史现场深化了对“全民抗战”精神的理解,也明确了青年在遗迹保护与记忆传承中的责任。未来,“红迹寻踪实践队”将继续通过校园宣讲、线上分享等形式,让更多人了解焦庄户地道战的历史,让红色基因在代代相传中永葆生命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萌珊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3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