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2日讯(通讯员 刘欣、龙思存、王涵彬)7月4日下午,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青耕茶市公益服务实践团走进衡南县茶市镇怡海村新兴企业,开展与“企业家面对面”实地调研活动。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江友旺先生)
湘村636便民综合店一一江友旺
采访过程中,江友旺围绕着怡海村自2018年以来的发展向实践团介绍了生态果园,万亩荷花池等项目的建设带给当地村名方方面面的变化,以及自己成为便利店主和“湘村主播”的经历,其中,最触动实践团的并非仅是直播间里流畅的介绍和亮眼的销售数据,而是江友旺身上那份与年龄稍显不符的沉稳与扎根乡村的坚定。他坦言,成为乡村主播和便民店代理人,某种程度上是“机缘巧合”——正好政府有这个需求,而他愿意尝试。然而,这份“偶然”背后,却是一个年轻人主动选择留下、拥抱乡村发展的必然决心。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陈宏发先生)
怡海村生态农业示范园——陈宏发
陈宏发向实践团介绍到,果园日常主要由他一人管理。园内积极引入喷灌、滴灌等节水节肥的现代农业技术,有效缓解了人力短缺的压力,保障了果园的精细化管理。尤为可贵的是,怡海村生态农业示范园坚持生态种植理念,果园里的水果全程纯天然生长,绝不使用农药,确保了果品的天然品质和食用安全,让消费者吃得安心。这份对“绿色”的执着,是怡海村守护乡土、回馈信任的无声承诺。果园的优质生态果品,已成为怡海村特色产业矩阵中的重要一环。它切实提高了村民收入,为乡村注入了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罗秀女士)
怡海农庄——罗秀
实践团在与村民罗秀的聊天中得知,怡海村在近几年来建立了研学教育实践基地,前来拜访的人员不仅有附近村庄的村民,还包括许多外地游客。怡海村结合当地农业特色与文化资源,开发一系列具有教育性、实践性与趣味性的劳动课程,成为衡南县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在本次走访调研中,实践团成员们深刻体会到青年和企业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受访企业、村民在推动农业产业化、助力乡村就业等方面的实践探索,为青年学子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样本。通过此次实地走访,不仅深化了实践团成员们对振兴乡村发展的认知,更引导其日后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为研究乡村振兴战略下企业发展提供了新视角和新素材。
撰文 | 刘欣、龙思存
图片 | 刘欣、王涵彬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欣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