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2日讯(通讯员朱嘉仪)七天的三下乡旅程,在蝉鸣与欢笑中悄然走向尾声。从初见时的羞涩打量,到离别时的依依不舍,每一张稚嫩的脸庞都刻满了成长的印记。最后一天的课程与告别会,为这场夏日约定画上了最温柔的句点,也留下了最动人的回响。
非遗手工课:指尖绽放芳华
上午的非遗手工课上,彩色画笔与纸巾成了孩子们的“魔法工具”。他们踮着脚尖挑选颜色,小手捏着画笔在纸巾上晕染出星星点点的斑斓,再小心翼翼地将染好的纸巾剪成花瓣、云朵、小动物,拼凑成独一无二的图案。有的孩子贴出了“家乡的小河”,有的拼出了“会飞的鲸鱼”。指尖的温度混着颜料的清香,让非遗传承在童趣中生根发芽。
京剧介绍课:生旦净丑绘脸谱
京剧课堂上,孩子们的眼睛亮得像星星。当志愿者老师展示五彩斑斓的脸谱,讲解“生旦净丑”的角色特点时,台下的小手举成了一片森林。“老师,红脸是不是好人呀?”“我想学那个画着胡子的爷爷!”在互动中,孩子们不仅记住了京剧的唱腔韵味,更用彩笔给自己画了迷你脸谱,稚嫩的笔触里,藏着对传统文化最纯粹的热爱。
告别会:情深意重话离别
午后的告别会,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不舍。志愿者们精心布置好教室,等待孩子们的到来。
红花映笑脸:在红花榜积分兑换奖品环节,孩子们捧着积攒了七天的“荣誉”,换回了笔记本、画笔和小玩偶。每位拿到奖品的孩子都蹦蹦跳跳地回到座位,开心地向周围的小朋友炫耀自己的奖品与荣耀。
卡片载心意:志愿者们手写的祝福小卡传到孩子们手中,有的画着笑脸,有的写着“要像小树苗一样快快长大”。孩子们捏着卡片反复看,悄悄把它塞进了口袋最深处。
夕阳西沉,告别时的拥抱,力度里藏着难舍。七日行程留下的记忆,足以在往后漫长岁月里持续散发热与光。师生间缔结的情谊,将转化为滋养孩子们成长的养分。今夏这场关于相遇、传承与成长的故事,会在时光里延续,等待新的章节续写。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朱嘉仪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