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6日讯(通讯员 黄慧蓉、洪仲赫、宁泽豪)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红色文化,是中华文明独特而鲜明的精神标识。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并“增强表现力、传播力、影响力,生动传播红色文化”的重要指示精神,7月6日,江西水利职业学院“思源逐浪”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扎根宁都县小源村,开启了一场追寻红色记忆、赓续精神血脉的实践征程。
图为实践队为小源村更换国旗。宁泽豪 摄
晨曦沐群山,红旗映丹心
清晨,实践队协助村内更换国旗,并举行了庄严的升旗仪式。仪式开始前,全体成员准时列队,现场肃穆井然。旗手肩扛五星红旗,在护旗手护卫下,三人昂首挺胸,步伐铿锵地迈向旗杆,展现出水利学子挺拔的身姿与昂扬的斗志。国歌声中,全体人员肃立凝望,目光如炬,聚焦于冉冉升起的国旗。
图为实践队在小源村进行升旗仪式。宁泽豪 摄
仪式结束后,实践队员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重温入团誓词。领誓人带领下,全体团员高举右拳,以洪亮而坚定的声音庄严宣誓。铿锵誓言激荡人心,激励大家高擎五四精神火炬,在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中劈波斩浪,用奋斗青春丈量新时代的信仰之路。
图为实践队在国旗下重温入团誓词。宁泽豪 摄
红心扎根乡土,希望点亮山乡
随后,实践队跟随小源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讲解员李油油,探访了由客家宗祠改建的“乡村大学”。通过实地走访和讲解,队员们深入了解了小源村的历史脉络、文化传承与居民日常生活习俗。
图为宁都会议旧址。宁泽豪 摄
紧接着,队伍移步至宁都会议旧址。踏入承载厚重历史的建筑,斑驳的墙壁、陈旧的桌椅、珍贵的历史照片与文献,瞬间将队员们拉回那段峥嵘岁月。队员们凝神聆听讲解,细致了解革命先辈在此开展工作的艰辛历程,深刻感悟他们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和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
图为实践队聆听“宁都会议”党史讲解。宁泽豪 摄
午后,实践队继续深入探访小源村的历史印记:村史馆、孔怀居祠堂、毛泽东故居、红一方面军第三次卫生工作会议旧址。在村史馆,队员们“对话”小源,这里不仅陈列着一个个鲜活的红色故事,更生动展现了一代代基层工作者带领村民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的奋斗历程与丰硕成果。当看到镌刻着上百位为革命献身的小源英烈姓名的木牌时,队员们驻足肃立,一一默念,致以最深切的敬意与哀思。
图为实践队参观“宁都会议”旧址。宁泽豪 摄
步入孔怀居祠堂与毛泽东故居,青砖灰瓦的建筑静静诉说着过往。室内斑驳的墙壁、简朴的陈设、珍贵的历史图片和文物,无声地还原着那段风云激荡的革命岁月。在讲解员的引导下,队员们沉浸式地感受党的领导人当年在此工作、生活的点滴细节,深切体味革命先辈在艰苦卓绝环境中展现的坚定信仰和顽强斗志。
青春实践燃“村晚”,青春奋进心向党
晚上7点,以“红心向党”为主题的“村晚”在小源村乡村大学内炽热上演。实践队员们与江西科技学院、南昌职业大学两所兄弟高校实践队齐聚一堂,为小源村村民倾情奉献了一场融汇青春激情与红色血脉的乡土文化盛宴。
图为实践队举办小源村“村晚”。洪仲赫 摄
实践队带来的《我记得》电子琴弹唱、《水院三下乡版大展鸿图》歌舞、《我和我的祖国》合唱等节目,以真挚情感与蓬勃朝气点燃全场,台下掌声雷动,喝彩不断。实践队员李卓礞深情感言:“白日丈量红色沃土,夜晚演绎家国情怀——这正是青春最美的答卷!”
图为实践队演出后合影。 洪仲赫 摄
从庄严的升旗仪式到革命旧址的沉浸学习,再到村晚舞台的青春绽放,此次小源之行,是一次深刻的红色寻根,更是一场生动的精神淬炼。水利学子们以脚步丈量历史,用心灵感悟信仰,在红色沃土中汲取了丰厚滋养。展望未来,他们必将怀揣这份沉甸甸的收获,将小源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专业知识在服务国家水利事业的实践中闪耀光芒,让红色信仰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薪火相传、永续辉煌!(供稿:黄书娴 章山山)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黄书娴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