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0日讯(通讯员 龙敏阳)为深入贯彻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部署要求,推动农业科技的成果落实到田间地头,近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仲情丹霞·青春农行”百千万工程青年突击队在崔华威博士的协助下,邀请学院水稻育种专家刘冠明老师,一同前往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董塘镇的广东善美种业有限公司水稻制种基地,旨在与基地深入交流。
▲图为刘冠明老师(左二)向队员讲解水稻育种技术
突击队抵达董塘镇后,了解到当地正积极发展水稻制种产业。队员们通过带队老师崔华威,向学院水稻育种专家刘冠明寻求技术支持。当时正在河源开展科技服务的刘老师,在完成当地工作后,直接驱车赶往董塘镇。
风尘仆仆到达董塘镇的刘冠明老师,顾不得休息,便精神饱满地带领突击队成员直奔水稻制种基地。一到基地,他便立刻投入工作,一边细致入微地查看基地水稻的生长现状,一边结合实际情况,为制种基地负责人及突击队成员深入浅出地讲解水稻制种的关键技术要点,并着重强调了花期管理的注意事项。针对基地负责人提出的三系制种种子纯度控制、二系制种育性调控等专业性极强且困扰生产的难题,刘冠明老师凭借其丰富的实践经验,逐一进行了解答。此外,对于生产中遇到的水稻纹枯病问题,刘冠明老师也进行了精准诊断,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防控方案。
交流过程中,双方还就土地租赁、用工管理、种子营销等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积极探寻最优解决方案。
▲图为刘冠明老师(右二)观察病株
▲图为刘冠明老师(左二)与基地负责人探讨解决方案
活动后期,刘冠明老师充分发挥其教学优势,带领突击队成员深入水稻制种田,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现场教学活动。他示范水稻赶粉(授粉)操作要点,详细讲解拉绳动作要领,强调拉绳需快速且贴近稻穗,如此才能有效弹起花粉,提高花粉落在母本柱头上的概率,从而保障授粉质量。同时,刘老师还教导队员们如何精准辨识水稻花器的关键部位以及质量判别的诀窍等专业知识,进一步加深了大家对杂交制种技术的理解与掌握。不仅如此,刘老师还结合现场环境,指出将制种基地选址在河边的优势:借助河边更高的湿度环境,有助于提高柱头对花粉的粘附性,进而增强授粉活力,提升制种产量。这种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提升了学习效果,让队员们受益匪浅。
▲图为工作人员进行赶粉操作
此次制种基地技术对接活动,通过突击队链接校内专家资源,以及带队老师与院内专家的积极促成,成功为乡村送去了实用技术,解决了生产实际问题。在为地方发展提供助力的同时,也为同学们呈现了一堂生动而深刻的专业知识课。
审核|龙敏阳
图片|肖杭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龙敏阳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