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1日讯(通讯员谢桂发),湛江科技学院寻光实践团的志愿者们与广州市中新镇第二社工服务站的社工们携手,走进广州市增城区福和希望小学继枚分教点,为当地乡村学子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暑期趣味课堂。志愿者们以"寓教于乐"为理念,通过丰富多元的活动设计,为教育资源相对薄弱地区的孩子们打造了一段充实而有意义的假期体验,用青春力量助力"百千万工程"落地生根。
课堂伊始,作为“小老师”的支教志愿者们精心策划的破冰游戏迅速打破了陌生感——"名字接龙""抱团取暖"等互动环节中,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此起彼伏,原本拘谨的小脸上绽放出灿烂笑容,瞬间拉近了与志愿者老师的距离。
图为“寻光”实践团的老师在与学生们开展破冰活动
“我觉得最难的是要如何与学生们踏出第一步。”教学组成员张馨之如此说道“有一些同学可能就是腼腆一点,所以我们作为老师,应该主动地踏出这一步,主动搭建起我们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只有和学生保持良好的关系,才能确保后面的课程能够顺利开展。”
随后的趣味语文课上,志愿者们创新教学形式,将唐宋八大家的生平轶事改编成生动小故事,结合动画短片解析《水调歌头》等经典名篇的意境,让晦涩的古文变得鲜活易懂。"原来苏东坡不仅会写诗,还是个美食家!"孩子们听得入神,不时举手提问,在轻松氛围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这一堂课最难的是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多学生一看到是语文课,学习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击。”教学组成员、本堂课主讲人之一的麦翠玲认为这是本节课在讲授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在课堂上我们应该主动引导学生思考,例如说抛出问题,用小奖品吸引学生思考这首诗的一些问题。从而加深学生对这首词的把握。”
图为支教组同学在进行《水调歌头》的教学
活动既重知识启蒙,更注安全守护。针对乡村儿童安全防护意识薄弱的特点,志愿者们将防溺水"六不准"、交通安全规则等知识融入情景模拟和互动问答中:通过角色扮演还原"陌生人敲门""水边玩耍"等场景,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会应对;编创"红灯停、绿灯行,马路不是游乐场"等朗朗上口的安全口诀,帮助孩子们快速记忆。此外,志愿者还现场演示了烫伤应急处理等实用技能,手把手教孩子们如何保护自己,筑牢暑期安全防线。
图为陈秋晓进行安全教育,互动问答环节
“孩子们的安全意识都很强,但是有一些生活中不常见的安全隐患并不是很了解,希望在这一次活动中能够让他们意识到生活中的安全隐患。”陈秋晓认为这一次活动是对学校平日开展的安全教育的补充“有一些学校可能忽略的安全隐患,我们都特别强调了,希望能够对孩子们起到正向的作用。”
珠串手工课上,五彩斑斓的珠子在孩子们手中流转。三年级学生小宇(化名)专注地将红、蓝、绿三色珠子按规律串起,完成手链的瞬间,他举着作品向志愿者欢呼:"这是送给妈妈的礼物,她一定会喜欢!"小小的手工作品,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与创造力,更承载着纯真的孝心与成就感,课堂上洋溢着温馨的氛围。
图为支教组成员在帮助学生打绳结
“同学们的热情都很高涨,大家都很喜欢这一项活动。”教学组成员丘嘉颖认为这一堂课效果非常好,“在这个过程中能够锻炼学生的专注力,最后获得的成品珠串能够大幅地增加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活动设计贴近乡村孩子的需求,孩子们全程参与热情高涨,在玩中学、在学中悟,既拓宽了知识面,又提升了实践能力。"寻光实践团指导老师、湛江科技学院会计学院梁馨娜对活动成效给予肯定。实践团志愿者们表示,将持续发挥专业所长,以更多元的形式参与乡村教育服务,用实际行动为"百千万工程"添砖加瓦,让青春之花绽放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上。
据悉,湛江科技学院寻光实践团长期致力于乡村教育帮扶,此次活动是该校响应"百千万工程"的具体实践。接下来,实践团将继续深入乡村学校,结合专业优势开展系列志愿服务,为弥补城乡教育差距、推动乡村教育提质增效贡献高校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谢桂发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