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智慧农业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正深刻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为深入了解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建设成果,探索科技赋能农业的创新路径,扬州大学商学院“智创赋能 绿绘农章”实践团队于7月8日走进常阴沙现代示范园区,开展了一场实地调研活动。
▲图为7月8日“智创赋能 绿绘农章”实践团队在常阴沙现代示范园区调研。 实践团队成员深入常阴沙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实地考察了智慧农场系统的运行实况,重点了解无人农机的作业流程、物联网设施的布设逻辑以及智慧管理平台的功能应用。当天上午,在园区负责人的全程陪同下,成员们踏着田埂走进田间地头,近距离观察各类农作物的生长态势,通过触摸叶片、查看果实、询问种植细节等方式,直观感受现代科技对农业生产带来的深刻变革。团队成员朱咏泓感慨道:“智慧农业不仅让地里的收成翻了番,更让乡亲们从繁重的农活里解放出来,这才是真正惠及农民的好技术。”
▲图为7月8日“智创赋能 绿绘农章”实践团队成员朱咏泓在园区内观察农作物的生长情况。 随后,团队成员们对园区负责人进行了深度访谈,据负责人介绍,园区依托遥感无人机与卫星监测技术,通过多维度数据采集和智能分析模型,能够精准分析作物长势,在保障产量的同时提升了大米品质。此外,在谈及生态种植理念时,负责人提到园区积极推广的绿色防控技术:田间布设的诱虫瓶通过性信息素精准诱杀靶标害虫,田埂间穿插种植的蜜源性作物则为天敌昆虫提供栖息场所,以形成 “以虫治虫” 的生态平衡链。这些技术手段的综合应用,大大降低了对化学农药的依赖,不仅守护了土壤与水源的生态安全,更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注入了长效动能。
▲图为7月8日“智创赋能 绿绘农章”实践团队在常阴沙现代示范园区办公室内对园区负责人进行访谈。 团队负责人陶雯婕在总结本次调研时表示:“这次深入常阴沙的调研,让我们清晰了解了常阴沙园区农业的产业基础与发展现状,既看到了智慧农业领域从技术落地到模式创新的扎实探索,也真切感受到其在技术本土化适配等方面面临的现实挑战。”她进一步补充道:”当我们走进田间地头,了解从品种引进、智能播种到物联网监测、机器收割的全链条智慧农业实践时,‘农业现代化’不再是课本上抽象的概念,‘产学研协同’也不再是学术报告里的理论表述。这些鲜活的场景让我们深刻意识到,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技术创新,更需要青年一代扎根田野的担当,这份责任值得我们用专业所学去践行。”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戴秦雨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