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司法警官学院“汾水筑童梦,藏蓝青晋行”宣讲团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7-11 18:4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冯佳怡 甘泉 李晓泽 胡媛媛   阅读 1.4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为传承志愿服务精神,关注乡村儿童成长,中央司法警官学院“汾水筑童梦,藏蓝青晋行”宣讲团走进山西省运城市绛县安峪镇长杆村,立足专业所长,结合地方特色开展一系列充满爱与温暖的暑期关爱活动,为孩子们的假期添上一抹亮色。

7月8日,宣讲团志愿者抵达长杆村后,迅速融入乡村生活,围绕“户外运动、美育浸润、学业助力、非遗传承”四大主题,开启了与孩子们的温暖相伴时光。

▲图为宣讲团成员王艺妹、冯佳怡和孩子踢球   王子玥摄

夏日的长杆村绿意盎然,宣讲团志愿者带着孩子们走进田间地头、村头广场,开展了一系列趣味户外活动。志愿者们与孩子们并肩奔跑,随着一声令下,孩子们瞬间化身冲刺的箭,撒开脚丫子往前奔跑。加油声回荡,原本不敢发力的孩子,看着身旁志愿者们坚定的步伐,也咬着牙加速,每一步都向前进发,这场赛跑让孩子们懂得拼搏的力量和敢闯敢试的精神。在赛跑之后,志愿者变身耐心的 “羽毛球教练”,手把手教孩子们如何打羽毛球。羽毛球在孩子与志愿者的球拍间来回穿梭,传递着运动的快乐,也教会孩子们团队协作的精神。与此同时,在乡村空旷的场地上,志愿者们正与小女孩进行一场特别的足球互动。蓝白相间的足球缓缓滚动,小女孩目光专注,小心翼翼地接球、回传,每一次触球,都是勇气的尝试。户外互动不仅让孩子们亲近自然、锻炼体能,更在团队协作中学会了分享与包容。

▲图为宣讲团成员温佳杰和孩子赛跑  卜一鸣摄

艺术课堂上,孩子们围坐在课桌旁,准备参与绘画活动。志愿者们按照教学计划,对孩子们进行有步骤的引导:首先从基础的线条勾勒入手,示范不同线条的绘制方式及适用场景,帮助孩子们掌握基本的绘画技法;随后,过渡到色彩搭配的讲解,介绍色彩的基本原理和组合方式,以此逐步启发孩子们的创作灵感。孩子们展现出较高的热情,纷纷拿起画笔,在洁白的画纸上进行创作。手工环节以制作简易飞机、汽车等模型为主,志愿者们提前准备了卡纸、竹签、胶水、剪刀等材料,先向孩子们展示成品模型,再分步讲解制作流程:如何将卡纸折出机身的对称形状,固定机翼的位置,还提供了彩笔让孩子们为模型添加细节。孩子们专注地跟着步骤操作,互相讨论,发现解决问题,并主动向志愿者询问方法,志愿者则逐一演示正确的拼接方式,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完成自己的作品。

▲图为宣讲团成员任炳彰和孩子画画   卜一鸣摄

▲图为宣讲团成员任炳彰和孩子画画   卜一鸣摄

▲图为宣讲团成员卜一鸣和孩子研究模型   王子玥摄

针对部分孩子假期作业难题,宣讲团专门设置了作业辅导环节。在安静的教室里,志愿者们耐心地坐在孩子们身旁,仔细地查看他们的作业,针对每一道难题,都深入浅出地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遇到孩子们理解困难的知识点,志愿者们更是不厌其烦地反复举例说明,直到孩子们完全掌握。在志愿者们的悉心指导下,孩子们紧锁的眉头逐渐舒展开来,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他们认真地书写着每一个字,计算着每一道题,学习的热情高涨。志愿者们用知识的力量,为孩子们照亮了成长的道路,让他们在学习中收获了快乐和进步。

▲图为宣讲成员何宇翔、卜一鸣和甘泉辅导孩子作业   王子玥摄

▲图为宣讲成员赵彪和刘苏仁辅导孩子作业   卜一鸣摄

为推动传统文化传承,本次支教特别引入非遗漆扇制作课程。志愿者提前做足功课,深入了解漆扇工艺的每一个细节。实践环节,队员们提前配好色彩,拉过孩子们的小手,带着他们将空白扇面浸入色彩中。颜料在扇面上晕染,似梦幻画卷。在队员们的悉心指导下,一柄柄独特漆扇诞生。这不仅是精美的手工艺品,更成为非遗文化在乡野传承的生动见证,让传统文化在孩子们心中扎根。

▲图为孩子展示漆扇作品   王子玥摄

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为长杆村的孩子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假期体验,也弘扬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未来,宣讲团的志愿者们将继续怀揣着爱心和责任,为孩子们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反诈课堂、科学实验、红歌传唱、队列训练等趣味课程,也将在长杆村开展普法宣传、热心助农等特色实践活动,为乡村振兴注入新一代的青年力量。

文字:冯佳怡、甘泉

审核:李晓泽、胡媛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付一甲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4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