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道到新途,浙交院学子赋活乌龙古道振兴密码

发布时间:2025-07-10 13:31   来源:大学生云报   阅读 700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洪流中,为响应国家号召,践行青年担当,7月1日,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古道探游·寻迹焕新”暑期实践团入驻周吴岕村,启动乌龙古道探访与优化项目。

实践团以乌龙古道为核心,打造“文化挖掘—科学规划—实践赋能”模式服务乡村振兴,团队梳理古道历史文化与民俗资源,设计修复、景观、文旅融合方案,打造特色旅游品牌。通过多专业协同、校地合作,探索“文旅+生态+村民参与”的路径,助力村庄经济与生态可持续提升。鲜活印证“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发展逻辑。

7月2日,实践团抵达长兴林城镇周吴岕村,开启乌龙古道探秘之旅。首站走访村委会,与孙伟强书记座谈,了解古道历史变迁、文化建设及发展规划,围绕保护性改造等议题深入交流。

7月4日至6日,实践团多次走进古道、登顶方山。青苔石阶湿滑陡峭,队员们相互扶持,抵达山间遗迹。他们测绘记录遗址,评估生态环境,一路邂逅方山十景。“石阶越陡,守护心越坚”,队员们深深体会到文化保护的分量。

7月6日,实践团走进农家,与村民面对面访谈,倾听其基于乌龙古道带动村旅经济发展的看法、期待与建议,汲取乡土智慧,为后续方案制定奠定民意基础。

团队期待通过项目实施达成系列成果:一是深化文化传承创新,系统梳理乌龙古道历史文化,激活历史故事、非遗技艺、传统民俗等资源,打造3-5个特色文化体验场景,提升周吴岕村文化辨识度与传播力;二是推进生态环境优化,采用低碳环保材料与工艺完成古道改造,配套建设生态停车场、垃圾分类设施,实现乡村生态环境修复与景观品质双提升;三是促进校地协同深化,建立1个校地合作实践基地,形成常态化服务机制,为高校学生提供乡村振兴实践平台,推动学术、艺术等成果向基层转化;四是助力经济效益提升,通过古道文旅改造吸引游客量增长,带动周边餐饮、民宿等产业发展。

一条古道连接古今,一群青年情系乡梓。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古道探游·寻迹焕新”实践团,以青春脚步丈量长兴周吴岕村山水,用实干书写服务乡村振兴答卷。坚信挖掘传统文化、守护“绿水青山”,将其化为“金山银山”,乌龙古道必重焕生机,成为周吴岕村迈向共富亮丽名片!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肖艳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2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