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抚河文脉,访先贤遗踪。7月6日,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抚韵薪火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继续深耕“才子之乡”临川的文化沃土,以探寻王安石与汤显祖两位文化巨擘为主线,为临川文脉的当代传承注入青春动能。
悟先贤思想,汲取精神养分。
实践队赴王安石纪念馆进行实地参观与文化调研,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思想碰撞之旅。队员们共同研读馆藏变法奏疏、诗文手稿等珍贵史料,深刻体悟王安石“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改革魄力与经世致用的家国情怀,深入了解其在政治革新与文学创作领域的卓越贡献,洞察其变法图新的历史影响。
随后,实践队转赴汤显祖纪念馆。在流光溢彩的戏曲华服与精妙复原的《牡丹亭》场景中,队员们感受到汤显祖“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至情美学。从汤显祖的创作渊源到“至情”美学的时代意义,队员们跨越历史与古人共鸣,对这份文化宝藏的理解也愈发深刻。
绘戏曲脸谱,创新文化体验
当理论遇见实践,文化传承迸发创意火花。汤显祖纪念馆内,实践队开展了脸谱绘画活动。现场游客积极参与,与队员们共同绘制充满创意的人物脸谱。寓教于乐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再只是典籍中的铅字,而成为可触可感的生活美学。此次脸谱绘画活动,不但加深了大家对戏曲文化的了解,也增强了大家的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参与感。
访社会民情,筑牢调研根基。
在纪念馆中,调研访谈组手持问卷有序开展社会调研。通过回收的数十份有效问卷及深度访谈记录,实践队系统梳理了群众对博物馆文化传承功能的认识,并了解了大家对汤显祖及其戏曲作品的认知程度和相关评价,为后续的研究筑牢了实证基础。
临川风骨今犹炽,文脉绵延薪火传。从参观纪念馆到街巷问卷,实践队深耕文化沃土,以青春为火,点燃传承之光。这场跨越千年的对话,不仅是对先贤精神的朝圣,更是新时代青年践行文化自信、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答卷。前路漫漫,探索不息,临川文脉的星河中,青春之火正璀璨!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梁诗晴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