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师范学院学子:为乡村孩子开启科学探索之门

发布时间:2025-07-10 11:30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梁明勝、唐文杰、李新媛、吴雨萱、吴灿灿、唐先蓝、李沅杰   阅读 2.8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10日讯(通讯员 梁明勝、唐文杰、李新媛、吴雨萱、吴灿灿、唐先蓝、李沅杰)

在湖南省衡南县近尾洲联合小学的教室里,一堂别开生面的科学课正在进行。衡阳师范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铜’心‘碳’索”科普队的成员们,以“溶解”为主题,为乡村孩子们带来了一场充满趣味的科学启蒙课。

“同学们,如果把一勺盐和一勺红糖分别放进水里,会发生什么呢?”支教的科学老师举起两个透明塑料杯,向孩子们抛出了当天的科学问题。课程一开始,科学老师并没有直接讲解抽象的科学概念,而是让孩子们亲自动手实验。每组桌上都摆放着食盐、红糖、透明塑料杯和搅拌棒,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将盐和红糖分别倒入水中,仔细观察它们的变化。

▲图为科普老师上课实验照片

“盐不见了!水还是清的!”
“红糖水变黄了,杯底还有没化开的糖!”
孩子们兴奋地分享着自己的发现,教室里充满了欢声笑语。科学老师抓住时机提问:“为什么盐‘消失’了,而红糖让水变色了呢?”

“因为盐是‘隐形’的!”一个扎着辫子的小女孩大声回答,引得全班哄堂大笑。科学老师没有直接否定孩子的回答,而是顺势引导:“盐其实没有消失,它只是变成了我们看不见的小颗粒,均匀分散在水里——这就是溶解。”通过这样的互动,孩子们不仅理解了溶解的概念,还学会了用科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中的现象。

这堂课的设计旨在通过简单的实验,让孩子们明白科学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身边。溶解是化学中最基础的概念之一,但它能延伸出溶液、饱和度、结晶等许多有趣的知识。科普队的大学生们采用新颖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学习,既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又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图为科学老师带学生领略实验风采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课程,让乡村孩子们感受到科学的魅力,”科普队的成员表示,“科学不是枯燥的公式和定理,而是可以通过实验和探索去发现的奇妙世界。”

▲图为衡阳师范学院专业老师聂雪进行专业指导

本次科普活动是衡阳师范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铜’心‘碳’索”科普队的一次实践尝试。后续,支教队还将围绕其他科学主题展开系列课程,为乡村孩子们带去更多生动有趣的科学体验。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梁明勝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9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