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8日讯(通讯员 黄怡、陈家璇、王梦梦)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书法艺术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普及,2025年7月8日,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墨韵童行支教团(以下简称“支教团”)走进九龙坡区重庆师范大学附属科学城第二小学龙兴分校,面向一至五年级学生开展暑期“三下乡”书法教学活动。活动以“以墨传情,以字育人”为理念,通过分层教学与趣味互动,激发学生对书法的热爱与文化认同。
(一)精心筹备,墨香启程
活动前期,支教团与校方充分对接,根据学生年龄与书法基础划分初级班与速成班,并针对低年级特点定制特色教案。后勤组提前备齐硬笔字帖、田字格练习本等物资;教学组研讨优化课程设计,将汉字起源、坐姿规范、笔画分解融入多媒体课件与互动游戏,为教学奠定基础,力求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寓教于乐。龙兴小学王建老师代表校方表达对本次活动的支持与期待,为活动注入信心。
(二)分层教学,寓教于乐
文化溯源启兴趣:课堂以“仓颉造字”动画与王羲之“墨池”典故导入,结合“甲骨文猜现代字”游戏,学生从象形符号中感悟汉字演变魅力,教师对未猜出的字拓展讲解,厚植文化底蕴。
规范训练打基础:针对二、三年级学生,教师逐项拆解横(短横/长横)、竖(垂露竖/悬针竖)等基础笔画要诀——“短横需轻切入纸,左低右高”“悬针竖求锋锐,垂露竖重饱满”,配合黑板示范与一对一指导,纠正顿笔生硬、坐姿歪斜等问题,强调“练精不练多”“头正身直臂开足安”的书写理念。
(图为教师教授基础笔画。华文俊 供图)
游戏互动增实效:为缓解练习枯燥感,课堂穿插“抓书法”“笔画萝卜蹲”“开火车填字”等创意游戏。学生听到“书法”关键词敏捷抽手躲避“抓捕”,以笔画名为代号竞技,在欢笑中巩固知识;午休后增设“老鹰捉小鸡”游戏,拉近师生距离。
(图为教师与学生进行课后活动。华文俊供图)
(图为“抓书法”游戏进行中。华文俊 供图)
(三)成果初显,薪火相传
教学成效从细节中显现:一名二年级女生课后主动分享“每天练两篇字”的习惯;在“未”“凶”等汉字练习环节,学生争相举手请老师点评作品;徐和乐等起初自认“写字歪斜”的学生,经针对性辅导后逐步掌握控笔力度。
(图为积极举手的的学生们。华文俊 供图)
支教团成员感慨:“孩子们从羞涩握笔到主动展示作品,眼里的光是对传统文化最好的回应。”王建老师的评价也表达了对活动的充分肯定:“支教团以专业与热忱播撒书法种子,为校园文化注入鲜活力量。”
笔墨微小,可载千秋文脉;童心稚嫩,能承万代薪火。本次实践将书法技艺传授与文化自信培育深度融合。从生涩握笔到主动展示,孩子们笔间的进步与眼中的光,正是新一代扎根传统文化的生动注脚。
未来,墨韵童行支教团将持续深耕传统文化教育,让更多孩子在横竖撇捺间书写文化传承的新篇章。墨韵童行的脚步不会停歇,每一次提笔都是对中华文化的致敬,每颗被点亮的童心都是薪火相传的新起点。在代代书写中,中华文脉定能如江河奔涌,生生不息。
(通讯员 黄怡、陈家璇、王梦梦)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黄怡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