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课堂暖童心,青春力量助振兴——湖北民族大学“七彩大同”志愿服务队芭蕉乡中心小学支教纪实

发布时间:2025-07-10 10:50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袁晓宇   阅读 1.8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10日讯(通讯员 袁晓宇)6月19日至6月27日,湖北民族大学林学园艺学院“七彩大同”志愿服务队启程奔赴恩施市芭蕉乡中心小学,开展暑期“三下乡”支教活动。队员们满怀热忱,以知识播种希望,用爱心守护成长,为乡村儿童构筑了缤纷多彩的"七彩课堂",在实践中书写青春担当,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图为湖北民族大学“七彩大同”志愿服务队成员

精心筹备,“七彩”课程点亮梦想

为给芭蕉乡中心小学的孩子们带来充实而有意义的课堂,“七彩大同”志愿服务队在行前进行了周密的准备。启程前夕,指导老师邢续净紧扣“安全”核心,从交通出行、饮食卫生、课堂管理到突发事件处理,逐一细致讲解。

团队召开集体备课会,结合队员专业特长与乡村儿童实际需求,精心设计了涵盖德、智、体、美、劳五大领域的“七彩”课程体系。创意性将颜色与课程相结合,打造以橙、红、蓝、金等色彩展开的“五育并举”课堂,把课堂主题色融入教学场景,让心理成长的“橙”、红色传承的“红”、地理认知的“蓝”、民族团结的“金”,分别对应不同育人维度,以色彩为媒,串联知识传授与价值培育,让课程既有视觉呼应的鲜亮标识,又有五育融合的深层脉络,让孩子们在多彩课堂里,收获知识、厚植情怀,实现成长的多元赋能。

心理成长(橙):开展“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等心理辅导课,借助趣味互动、案例分享,引导孩子觉察情绪、学习表达内心,守护心灵“小树苗”。

橙色课堂—心理辅导课堂

红色传承(红):以“重走长征路,强国少年行”为主题,讲述长征故事、模拟红色征程,让孩子在沉浸式体验中,厚植爱国情怀,传承坚韧不拔的红色精神。

红色课堂—爱国主义教育

知识科普(蓝):通过“离远一点点”等地理探索课,结合地图观察、趣味问答,带孩子认识祖国版图轮廓,激发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国土认知与热爱。

蓝色课堂—知识科普小课堂

民族团结(金):开设“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班会,分享民族故事、习俗,促进孩子了解多元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营造团结友爱的班级氛围。

金色课堂—民族团结教育

艺术熏陶(紫):开展“梦想”“清凉一夏”美术课堂,发掘小朋友们的艺术潜能,提升审美情趣。

紫色课堂—我是小小画家

阳光体育(绿):组织篮球、足球、趣味运动会等体育活动,强健体魄,培养团队协作与拼搏精神。

绿色课堂—活力体育课堂

双向奔赴,青春在实践中闪光

虽然本次支教时间短暂,但孩子们的变化令人欣喜。初到课堂时,他们大多羞涩腼腆,不敢与老师对视交流。通过支教团队精心设计的趣味课堂和耐心引导,孩子们逐渐敞开心扉——从怯生生地低头到踊跃举手发言,从沉默寡言到主动分享想法,在心理课、美术课等课堂上勇敢展示自我。更可贵的是,他们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提问探索,眼中闪烁着求知的亮光。支教团队长袁晓宇分享到“见证着孩子们从最初的羞涩被动到如今的自信主动,懂得了分享与感恩的珍贵,他们的点滴进步都让我们倍感欣慰。”

湖北民族大学“七彩大同”志愿服务队成员合影

对支教团成员而言,这次“三下乡”支教既是一次知行合一的实践历练,更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通过将专业知识转化为生动课堂,队员们的教学技能、沟通艺术和应变能力都得到显著提升。深入乡村教育一线,他们真切触摸到乡村振兴的时代脉搏,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担当在心中生根发芽。而芭蕉乡的青山碧水间,孩子们那如阳光般灿烂的笑颜,已然成为队员们青春岁月里最温暖的印记。成为队员们最珍贵的青春记忆。

据悉,本次“七彩大同”志愿服务队芭蕉乡中心小学支教活动已是湖北民族大学林学园艺学院与芭蕉中心小学第三次合作。通过持续的教育实践,队员们真切体会到乡村教育对乡村振兴的战略意义,也更加坚定了投身乡村振兴的初心使命。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袁晓宇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

5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