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9日讯(通讯员 孙天意) “文化的生命力,藏在烟火里,显在传承中。”近日,湖南女子学院商学年华·筑梦服务队的芙蓉学子们,在侗族同胞的热情邀约中,沉浸式体验了高步村两项特色文化——新生儿三朝酒与传统炒油茶,在实践中触摸民族文化的温度,在互动中读懂“非遗”传承的密码。
“曾以为民俗仅是书本上的记载,直至亲临三朝酒的现场,方才领悟它是如此生动的生活写照。”队员陈泓妤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共同感受。村里一户人家迎来了新生命,正在举办三朝酒。新生儿出生第十天,鞭炮除邪祟,糯米喻安康,亲友携礼道贺,主人家则以特色酸肉款待。三朝宴宾客,欢声笑语满堂春,侗族人对新生命的重视,更理解了“礼”与“情”在代际间的传递,这正是队员们此行探寻的“文化根基”。
▲图为村民在参加三朝酒
离开三朝酒的院子,队员们又跟着侗族阿妈学起了炒油茶。柴火在灶膛里噼啪作响,铁锅里的茶叶在热油中翻滚出清香,阿妈一边添入生姜、大蒜、花生,一边教大家“火候要匀,翻炒要快,不然茶香就跑了”。队员们轮流上阵,亲身体验,院子里笑声不断。“油茶是我们的‘开门七件事’,下地前喝一碗提神,客人来了端一碗暖心。”阿妈说着,将炸好的糯米、白眉豆浇上油茶。捧着温热的茶碗,尝到的不仅是咸香,更是侗族“以食为礼”的生活智慧——饮食之中蕴含着一方水土的个性,这正是课堂上学不到的“活教材”。
▲图为当地村民教学炒油茶
从三朝酒的温情祝福到炒油茶的烟火日常,队员们真正触摸到了侗族文化的肌理。正如开头那句感悟,文化从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融入衣食住行的传承。这不仅是一次文化体验,更是青年学子与民族智慧的对话,他们让更多人知道,在湘西南的村寨里,有这样温暖的文化在生长。
撰文 | 孙天意
图片 | 谭连容 刘洁
审核 | 田甜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曾嘉颖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