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下午,浙江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携手助残,共筑未来"暑期社会实践团联合手语社前往上城区视障老人汤叔叔家中,开展慰问与采访活动。这段温暖的缘分始于16年前,自2009年起,手语社的同学们就与汤叔叔建立了长期联系。
一、 温暖重逢
同学们刚抵达,汤叔叔便热情地迎接了大家,谈话中他多次表达对浙江理工大学的感激之情,熟练地说出往届志愿者的名字,还特意展示了此前收到的小礼品收音机,言语间满是温暖。
在聊天中,汤叔叔告诉了同学们他的心声:"你们浙江理工大学的志愿者对我帮助很大,我很多事情都依赖你们,就像亲人一样。"提到出行,他坦言因盲道设施不完善和道路护栏阻挡,多年无法独自外出,"出门还是需要靠志愿者帮忙"。多年来,一批批志愿者不仅为他网购生活必需品,还亲自送货上门。
▲图为实践团采访汤叔叔
▲图为实践团帮汤叔叔调试老年机
采访结束后,汤叔叔主动拿出小号和电子琴,询问大家喜爱的曲目并现场演奏。没有专业的技巧、没有旁人的指导,双目失明的汤叔叔能弹出流畅的曲子,靠的是自己的一步步摸索。
随着悠扬的琴声落下,这个延续了十六年的温暖故事又一次被点亮。
二、十六年爱心接力
这段特殊的缘分始于2009年。当时,手语社的志愿者们第一次走进汤叔叔的家,惊讶地发现虽然汤叔叔视力存在障碍,但是住所收拾得井井有条,他更有着较强的记忆力——能准确记住来访的每位志愿者的名字。从此,每年的探望成为不变的约定。
十六年间,一批批志愿者们为汤叔叔铺设地板、安装空调、配置监控,还时常带他办理银行业务,解决手机使用问题等。
"最让我开心的,不是这些帮助,而是你们的陪伴。"汤叔叔常这样说。
温情时刻
2015年,志愿者们邀请汤叔叔到志愿服务项目——“梦想支票圆梦行动”现场。
2017年和2018年,志愿者们定期到汤叔叔家中开展音乐互动。汤叔叔虽然从未接受专业训练,却能通过自学为同学们演奏完整曲目。
2019年,在手语社帮助下,汤叔叔登上"浙江省第15届大学生手语爱心汇演"舞台,以一曲葫芦丝表演打动全场观众。
2022年,面对新型智能手机带来的使用困扰,志愿者耐心调试三天,最终帮汤叔叔解决了微信使用难题。
2024年,志愿者们重新调整了汤叔叔家的监控位置,并陪同办理银行业务,让他生活更便利安心。
三、结语
十六年的时光,见证了浙理志愿者们与汤叔叔之间最温暖的约定。从2009年的初次相遇,到2025年的持续守护,一届届学子用"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为这位视障老人点亮了生活的明灯。
这段特殊的缘分,不仅让汤叔叔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也让参与其中的实践团成员们收获了成长的感动。正如汤叔叔所说:“音乐是我的另一双眼睛,而你们就是照进我生命里的光。”而这份光亮,必将在未来继续传递。
汤叔叔的简介
汤竹士,72岁,杭州市萧山人,南星桥机床电器厂退休职工,三岁因故双目失明,自学洞箫、长笛、葫芦丝等民族乐器,以及黑管、小号等西方乐器,曾参与2008年“清盲道”活动,主动呼吁社会关注盲人出行权益。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雨杉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