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了解宜春市西村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现状,挖掘推普工作在助力乡村振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成效与困境,7月1日——7月7日,宜春学院“石榴花开”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奔赴宜春市袁州区西村镇,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非民族地区推普现状与对策”主题,开展了系列访谈调研活动。此次调研活动分为访谈和问卷两个板块。访谈共分为三个小分队,分别对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商户老板以及当地居民进行深入访谈,力求全面了解西村镇普通话推广的实际情况。
政策视角:加速构建推普工作体系
第一分队走进西村镇政府,与工作人员展开深入座谈。工作人员介绍,当地以助力乡村振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目标,构建系统推普工作体系,通过定期开展普通话培训等活动,并利用村级宣传栏、广播等方式进行宣传,营造全民学普的良好氛围。
在交流中,工作人员也坦言挑战:老年群体因长期使用方言,普通话学习接受度较低;方言文化传承与普通话推广的平衡,需更巧妙的方式。后续计划联动多个部门,优化推普方案,让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更好融入乡村发展。
图为实践队员采访当地政府工作人员。刘平慧 供图
商户声音:通用语言带来的红利
第二分队深入街道商铺,与商户展开交流。“虽然咱这儿外来人不多,但现在大家网购、刷视频都要用普通话交流 ,店里的年轻顾客也更习惯用普通话点单,”小超市老板刘阿姨说道,“学会普通话,不仅能跟本地顾客顺畅交流,碰见外地顾客也不会有很大的问题。” 不少商户反映,普通话已成为拓展客源的 “金钥匙”,尤其在电商平台运营中,准确的语言表达直接影响成交效率。"
图为实践队员采访当地商户。胡婉婷 供图
当地居民:代际差异,共探学普新篇
第三分队走进村落,与当地居民唠家常、聊推普。年轻居民积极分享:“会普通话,找工作、看资讯都更方便,和外地朋友交流也没障碍,感觉离外面的世界更近了。” 而年长居民虽认可普通话重要性,却因习惯方言,学习时存在畏难情绪。不过,当提及通过戏曲、唱歌等艺术形式学普通话,老人们兴趣浓厚,期待有接地气的学习载体。
图为实践队员采访当地居民。谢思燕 供图
推普对策:实践教学助力语言传承
此外,实践队成员还走进西村镇社会文明实践所,面向初中生开展了一堂生动的推普课。江西省 “四个一百” 文化导师刘斐也亲临现场参与教学,她结合地方文化特色,以方言与普通话的对比为切入点,向学生们讲解语言规范的重要性,让抽象的语言规则变得生动可感。
课堂上,队员们在刘斐导师的指导下,介绍了推普的重要性和意义,并以寓教于乐的形式,通过趣味绕口令比拼、合唱推普儿歌等互动环节,带领学生沉浸式感受普通话的独特魅力。课后,有学生说到:“以前没有想过学习普通话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文字那么重要,以后要多重视、多学习,也要向身边的人群多宣传。” 这场由文化导师与实践队共同设计的推普实践课,如同一颗种子,在青少年心中埋下普通话规范使用的种子,也为乡村语言教育创新添了一抹鲜活亮色。
图为“石榴花开”三下乡实践队在为孩子们上课。谢思燕 供图
通过此次的分层访谈,问卷调查,实践队收集到了丰富的一手资料,对西村镇普通话推广的现状、优势、困境有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认识。这些宝贵的调研成果,将为后续提出针对性的推普对策提供坚实的依据。此次三下乡访谈活动不仅加深了实践队员对基层推普工作的认识,也进一步增强了队员们服务社会、助力乡村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未来,实践队还将持续关注西村镇的推普工作,积极推动相关对策的落实与完善。(通讯员 袁志成)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肖艳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