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0日讯(通讯员 郑好、张子谦、田源、陆垚)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力推广乡村教育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7月1日-7日怀化学院“侗乡语桥·化材青年志愿服务队”在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牙屯堡村开展系列“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青春之笔书写乡村振兴答卷,用实际行动践行青年担当,在乡土大地上留下了奋斗的足迹。
牙屯堡镇位于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处于湘、桂、黔三省(区)交汇处,素有“三省雄关”之称。境内有侗、苗、汉、壮等6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比95.9%,其中侗族人口占比较大,约为83.5%,是“湖南通道 - 中国侗族大戊梁歌会”的起源地。这里因交通不便、教育资源有限等,成为了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因素。
启动仪式启新篇,化学实验燃兴趣
7月1日,三下乡活动启动仪式在当地举行。当地干部与团队成员齐聚一堂,共同拉开实践帷幕。仪式上,团队负责人阐述活动意义,期望以知识传递、实践服务,架起青年教育桥梁。
牙屯堡领导与侗乡青年志愿服务队合照。阙艺宁 供图
当天晚上,团队前往牙屯堡中学,为学生开展精彩化学实验表演。团队成员变身“科学魔法师”,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精心设计“火山喷发”“掌中火焰”等兼具视觉冲击力与知识性的实验项目,通过与同学们互动激发起他们对化学探索的热情。“原来化学这么有趣!”学生们的惊叹,是对知识科普最好的回应。通过实验,团队将晦涩知识转化为直观体验,点燃乡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与热爱。
志愿服务队指导学生参与”掌中火焰”实验。曹靖 供图
推普慰问暖人心,知识课堂传薪火
开展推普活动,推广国家共同语言。团队成员走进村落,教老人说普通话、帮孩子纠正发音,询问他们的语言沟通方式,用耐心沟通打破语言壁垒,助力乡村文化交流。当天校团委前往牙屯堡进行慰问,为困难学生送去书籍、文具,为留守老人传递关怀,让青春暖流流淌在乡土间。
牙屯堡中心小学的课堂同样精彩。“酸碱指示剂”课程里,成员们带领学生动手实验,让小手绘画出属于自己的色彩;“防溺水安全”课堂上,通过案例讲解、情景模拟,筑牢生命安全防线。知识与实践结合,让学生收获满满,也让教育帮扶落到实处,用知识赋能乡村未来。“普通话推广”课程,用青春力量助力乡村儿童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搭建起普通话学习的桥梁。
侗乡语桥志愿团队与学生的合照。张子谦 供图
调研果园齐发力,青春实践助振兴
侗乡志愿者进行除草作业照片。田源 供图
果园除草行动火热进行,成员们头顶烈日,弯腰除草,虽汗流浃背却干劲十足。除草之余,与果农交流种植经验,了解牙屯堡产业园。紧接着,调研工作有序开展。团队深入乡村产业一线,走访调研当地经济作物种植、销售模式,走进乡村人民,调研普通话使用情况。
活动虽暂告段落,但青春助力乡村的脚步不停歇。团队将整理调研成果、总结教学经验,持续关注乡村需求,让“三下乡”不止于夏日奔赴,更成为长期赋能乡村的青春力量,让青春在服务乡土中熠熠生辉,让“三下乡”的种子长成乡村振兴的茂密森林,让青春誓言在乡土大地结出累累硕果,让每一份付出都成为乡村蝶变的注脚,让青年担当成为乡村振兴最亮丽的底色!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子谦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