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0日讯(通讯员黄俊雄) 为深入贯彻文化振兴战略,积极响应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政策,近日,广东科技学院“华韵新潮”突击队走进潮州市卢壶工作室与茶园,探寻非遗文化在新时代发展中的传承之路,围绕“好壶配好茶”的非遗主题,深度访谈了非遗传承人与茶园负责人,开展了以“壶中有道,茶里藏香”为主线的社会实践调研与文化传播活动。
探访枫溪朱泥手拉壶非遗工坊,感悟千年泥火技艺的温度
为深入贯彻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政策,广东科技学院“华韵新潮”突击队在暑期奔赴潮州市走进卢壶工作室,实地探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潮州手拉壶制作技艺。在传承人的带领下,学生们现场观摩了选泥、拉坯、接盖、雕刻、烧制等传统工艺流程,亲手体验制壶环节,深刻体会到“一壶成型、十年磨砺”的工匠精神。潮州朱泥壶不仅讲究形神兼备,更承载着“器以载道”的东方美学。同学们围绕非遗产品如何更好融入现代生活场景、如何通过设计提升文化认同展开交流,提出“高校共创文创壶款”“线上定制+非遗讲解”等创新思路,积极为非遗的当代表达和青年传播贡献力量。
▲图为突击队队员访谈朱泥壶传承人卢文祥大师
▲图为突击队队员在非遗工作室前合照
走进凤凰山云播茶山,记录每一片茶叶背后的匠心与坚守
如茶为国饮,工夫至上。从“好壶”延伸至“好茶”,突击队前往潮州茶园开展“云播茶山”活动,拍摄并直播潮州单丛茶的采摘、杀青、揉捻、烘焙等全过程,用镜头记录每一片茶叶背后的匠心与自然馈赠。在山间直播中,茶农用朴实的语言分享代代传承的制茶技艺与生态理念,让屏幕另一端的观众感受到“叶叶皆辛苦”的真实与温度。队员们还深入了解“潮州工夫茶”的泡茶技法与茶礼文化,制作短视频内容传播传统茶道的细致讲究与人文精神,在抖音、视频号平台上取得良好传播效果,赢得网友一致点赞。此次直播将非遗茶文化从山头带入云端,拓展了传统文化的数字传播边界,也让同学们深刻体悟到非遗保护不仅要“传得下去”,更要“活得精彩”。
▲图为突击队队员在茶园工作室内合照
▲图为突击队队员在茶山上合照
青年视角激活传统文化,探索“非遗+科技+传播”融合路径
“非遗不能只是陈列在博物馆的技艺,更应该走进大众生活。”在三下乡过程中,广东科技学院学子坚持“实践+传播+创新”的路径,积极探索非遗文化的现代表达方式与多元传播路径。团队尝试将“非遗+科技+青年传播”三者融合,通过视频创作、云上导览、短视频剪辑等形式构建非遗传播矩阵,让“看得见、听得懂、愿意转发”成为非遗进入公众视野的钥匙。同时,突击队计划联合高校设计团队共创“好壶配好茶”系列非遗IP产品,推动“产学研”协同下的文化活化与品牌建设。此次“壶与茶”主题三下乡活动,不仅展示了青年力量在非遗保护中的时代担当,更为地方文化赋能、乡村文化振兴注入了鲜活的青春动能。正如队员所言:“一壶清茶,不只是非遗的载体,更是一种代代流传的文化情感和生活方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黄俊雄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