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黄土高原的风裹着麦香掠过发梢,15个握着画笔的身影正把夏天画进宁夏固原的乡野里。宁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绘光”实践团的三下乡故事,藏在颜料未干的画布、孩子亮晶晶的眼睛和老党员布满褶皱的掌纹里……
童心画室:用色彩点亮小小心灵
三营镇幼儿园的课桌上铺着旧报纸,我们给每个孩子发了水彩纸和塑料调色盘。沾了水的画笔在纸上晕开时,总有人把天空涂成紫葡萄色,或是把土坡抹成橘子酱。后排男孩用棉签蘸着红色点在纸上,说那是妈妈晒在门前的辣椒串。颜料不够时,孩子们就互相挤着用,调色盘里混出的灰绿色,倒和院子里那棵老榆树的皮一个色。
收画时发现,画张纸里有的张画了带烟囱的房子,有的涂着团状的云彩,还有的在角落画了歪歪扭扭的小兔子。华仔们把画举得高高的,纸背透出的水痕在阳光下,这些被水浸得发皱的画纸,还有调色盘里干结的色块,正用最普通的样子,把乡野的颜色留在了孩子们的暑假里。
▲图1
▲图2
▲图3
宣讲课堂:幼儿园里的红色故事宣讲
队员们走进幼儿园,创新采用“宣讲+绘画”双轨并行的模式开展红色及创新理论宣讲。活动伊始,队员们用童趣化语言、生动的图片与动画,为孩子们讲述 “小萝卜头”“鸡毛信” 等经典红色故事,通过提问互动调动孩子们的兴趣。故事宣讲结束后,队员们引导孩子们拿起画笔,将脑海中对红色故事的理解转化为斑斓画作。稚嫩的笔触下,飘扬的五星红旗、背着书包的小萝卜头、奔跑送鸡毛信的海娃跃然纸上。此次活动以绘画为桥梁,让红色精神在幼儿心中悄然扎根,实现了宣讲教育的生动性与启发性。
▲图4
▲图5
▲图6
墙体叙事:让老墙唱起新歌谣
7月的日头把墙面晒得发烫,队员们踩着板凳在墙面上绘制"黄河生态墙绘"。汗水顺着额角滴落,在砖缝间留下淡淡的水痕,大家握着画笔仔细勾勒梯田轮廓、拓印剪纸纹样,用明快的色彩刷写环保标语。
墙面上,传统犁铧图案与几何色块被巧妙融合,青瓦白墙的古朴质感里添了几分现代艺术的鲜活。完工那天清晨,阳光斜斜照在"绿水青山"的彩绘上,墙面的色彩在天光下显得格外柔和,原本斑驳的老墙成了村口一道带着颜料气息的新风景。
▲图7
▲图8
银发对话:把岁月讲给朝阳听
退伍军人展示 1968 年的劳动奖章,讲述冰水中修水库的过往;老党员的 “宝贝箱” 里,磨亮的煤油灯、补丁摞补丁的劳动服和记录脱贫账目的本子,都承载着岁月故事。为老人拍摄 “岁月肖像” 时,他特意穿上珍藏的军装,阳光透过窑洞窗棂在脸上投下光斑,恰似勋章的形状。队员们将这些故事整理记录,老人们叮嘱:“要让年轻人知道从前的日子。”
▲图9
后记:当画笔遇见乡土
临行前的成果展上,幼儿园的孩子拉着家长寻找自己的画作,老党员在影像中辨认出年轻时的模样。有队员感慨:“原以为艺术只在画布上,如今才懂它该扎根土地。” 如今,三营镇的墙绘在秋阳下愈发鲜艳,“绘光角”增添了新作品,老故事在校园里传扬。实践团以青春为颜料,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落下了属于宁夏师大学子的一笔。(供稿 马源)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马源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