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团队成员和小朋友合影(阳文姿摄)
本网讯(通讯员 毛雅艺)为丰富社区儿童暑期生活,传承非遗剪纸文化,7月5日,怀化学院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志愿者团队走进麻阳苗族自治县高村镇龙升社区,开展“指尖非遗,千年剪影工坊”七彩假期公益小课堂。活动以剪纸艺术为载体,带领孩子们领略传统文化魅力,在动手实践中收获欢乐与成长。
课堂伊始,志愿者借助精心制作的PPT,开启非遗文化启蒙之旅。PPT以古诗《夜雨寄北》开篇,营造文化氛围,随后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志愿者首先以二十四节气为例,询问小朋友二十四节气的具体内容,引导小朋友背诵二十四节气歌,接着志愿者又通过风筝、皮影戏、针灸等丰富案例,展示我国非遗的多样形态,让孩子们直观感受非遗魅力。讲解聚焦剪纸艺术,从“中国剪纸历史悠久、题材广泛,是春节等喜庆场合的‘氛围担当’”讲起,介绍单色、彩色剪纸分类,详细阐释折叠剪纸、剪影、撕纸等单色技法,以及点染、套色、分色等彩色剪纸工艺,配合生动图片与趣味比喻,让抽象知识变得易懂。
课堂上小朋友举手发言(湛鑫园摄)
理论铺垫后,实践环节正式开启。志愿者围绕“福字”和“金鱼”两种经典剪纸样式,分步教学:折出福字对称中线,沿轮廓剪去多余部分,灵动金鱼则需勾勒身形、剪出鳞片与尾巴。孩子们手持剪刀、彩纸,认真跟随操作,遇到“剪坏边角”“形状不对称”等问题,志愿者俯身指导,鼓励大家发挥创意调整。
创作过程中,孩子们热情高涨。有的专注雕琢福字笔画,让“福”字饱满立体;有的为金鱼设计独特花纹,尽管手法稍显生涩,但每幅作品都饱含童真。当看到彩纸变成寓意吉祥的福字、活泼金鱼,孩子们欢呼雀跃,成就感溢于言表。
活动尾声,孩子们簇拥着志愿者,以亲手创作的福字、金鱼为“战利品”,在镜头前绽放灿烂笑容。这一张张合影,不仅定格童真与非遗相遇的美好,更见证传统文化传承的温暖瞬间。
志愿者与小朋友合影留念(阳文姿摄)
此次公益小课堂,是志愿者团队深耕文化传承的一次实践。从知识讲解到动手创作,志愿者以耐心与创意,让非遗剪影不再遥不可及,成为孩子们暑期难忘的文化体验。未来,团队将继续挖掘非遗宝藏,让“七彩假期”成为传统文化滋养童心的沃土,让更多孩子在剪剪刻刻间,读懂文化传承的温度与力量,让非遗之花,在青春朝气中持续绽放。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仕涵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