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首大学芙蓉学子深入司城村调研:探寻土司文化与乡村旅游振兴路径

发布时间:2025-07-05 18:46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吴圆月   阅读 2.7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通讯员 杨惠淳 姚南平 吴圆月 王博)7月2日,吉首大学人文学院芙蓉学子“湘土青年”文化振兴团队走进湘西州永顺县灵溪镇司城村,开展以土司文化传承保护、乡村旅游提质升级和基层民生现实为主题的系统性调研,积极为民族地区乡村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司城村位于世界文化遗产老司城遗址核心区,是中国土司制度重要实证地,历史文化价值深厚。“湘土青年”团队通过入户访谈、村民座谈、实地考察等方式,全面梳理村庄发展脉络,力求在文化与旅游融合中找到新突破口。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村民 杨惠淳摄)

探寻土司文化:活力仍在,机制待新

调研发现,司城村文化资源基础良好,但传统技艺与习俗传播面临挑战。摆手舞因缺乏场地和资金支持逐渐沉寂,土家语使用也呈萎缩态势,会讲的多为中老年群体。不过,村民对摆手舞感情深厚,不少年轻村民对民族文化有浓厚兴趣,参与学习和传播的潜力较大。构建灵活的传承机制,成为文化振兴的关键。

文旅融合发展:基础良好,路径待明

司城村旅游以团队游为主,游客停留时间短、消费潜力未释放,整体效益不足。但村内有五大庙等历史遗迹,与土家族文化融合紧密,为打造文化旅游品牌提供了支撑。村民希望完善旅游配套服务,反映出对文旅融合的期待。尽管存在宣传推广不够、基础设施滞后等问题,但村庄独特的木结构建筑群落和丰富文化资源,为发展差异化旅游产品提供了空间。村口闲置的旅游服务中心有望转型为综合平台,连接游客与村庄文化。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司城村基层干部 杨惠淳摄)

基础民生与教育:困境凸显,前景可期

司城村面临青壮年外出、老龄化加剧、小学生源锐减等问题,当地小学学生不足二十名,部分年级已并班,反映出村庄经济发展动力匮乏。然而,村民对发展前景态度理性且热切,希望政府在文化保护、道路改善、旅游招商等方面加大投入,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青年助力振兴:聚焦落地,积极行动

面对村庄“文化资源丰富—转化机制薄弱”的困局,“湘土青年”团队提出多维对策,包括通过短视频、直播传播传统文化元素,打造“文化地图+故事导览”体系,开发文创产品与互动装置,实施“青年文化共建计划”吸纳高校志愿者和返乡青年参与。此次调研让团队成员深刻感知民族文化张力与基层发展紧迫,后续他们将撰写报告提交相关部门,探索协作模式,推动司城村从“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湘土青年”文化振兴团队是第四届“芙蓉学子·乡村振兴”公益计划重点立项团队,聚焦四大路径,构建高校青年与民族村落共建共享模式。此次司城村调研是暑期调研系列重要一环,未来还将开展多项专项活动,以实际行动回应乡村振兴时代命题,展现高校学子服务基层的担当,为民族地区文化保护与产业转化提供现实样本。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吴圆月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8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