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5日,河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联合马克思主义学院组建的“匠‘芯’智行·擎动河洛”实践团赴中国船舶七二五所(双瑞集团三期园区)开展科技走访活动。本次活动旨在引导青年学子深入国家科研一线,了解材料科技在国防与民用领域的创新应用,感悟科技报国的使命担当,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服务国家战略需求贡献青春智慧。
国之重器解密材料密码,科技报国彰显使命担当
中国船舶七二五所自1961年成立起,便作为我国船舶材料与应用工艺研究核心力量,六十余年锚定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深耕。从“两弹一星”配套材料到航母舰载设备防腐技术,从深海探测装备的钛合金材料到高铁减震技术,725所以材料科学为核心,在保障国家装备安全的同时,推动技术向民用领域延伸,展现了科技创新的硬核力量。实践团成员通过实地走访,深刻体会到“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意义,更明晰,在民族复兴征程上,青年一代接过“科技报国”接力棒,以青春之志续写使命的责任与方向。
沉浸式探访科研一线,解锁材料科技发展逻辑
在严格遵守保密规定的前提下,实践团成员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进入双瑞3期园区。参观开始,团队成员在展览室通过实物展品与专业讲解,系统了解了725所的科研布局与产业化成果。展台上,海洋工程用钛合金材料、舰船防腐涂层技术、轨道交通轻量化材料等创新成果,生动诠释了“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科技转化路径。团队成员还深入了解了减震材料在高铁、地铁等民用领域的应用,直观感受到科技如何惠及民生。参观过程中,成员们围绕“材料研发的军民融合路径”“科技成果转化难点”等议题展开讨论,以青年视角思考科技创新生态的构建。
图为讲解员向实践团介绍智能铁轨装备材料
对话科研先锋,青春思维碰撞创新火花
在交流环节,实践团与725所科研人员就材料科学的未来趋势、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团队成员积极提问:“如何平衡国防科研的保密性与民用转化的开放性?”“青年学子如何为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科研人员结合自身经验,强调了扎实的专业基础与跨学科视野的重要性,并鼓励青年学子以“十年磨一剑”的韧劲投身科研事业。这场对话不仅点燃了成员的创新热情,更深化了大家对科技报国内涵的理解。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科研人员探讨科技报国的路径
构建“科研-人才-产业”生态闭环,青春力量助力强国建设
科技强国离不开青年人才的创新活力。本次走访活动为青年学子搭建了“认知国家战略需求-对话科研一线-激发报国志向”的实践平台。据带队教师介绍,实践团后续将梳理调研成果,形成科技转化提案,并通过校地合作渠道与725所建立长期联系,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此次活动不仅让成员们见证了材料科技的“国之重器”,更以“青春访大国工匠”的实际行动,串联起人才培养与国家需求,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服务科技强国建设注入青春动能。
“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成果融入民族复兴中。”此次725所之行是青年与强国梦想的双向奔赴。未来,实践团将持续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开展更多科技走访与创新实践,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双瑞3期园区合影留念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邵佳阳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