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30日,湛江科技学院“晨曦”实践团为深入探究蒋生记高山茶厂如何凭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推动当地经济振兴,开展相关调研工作。该茶厂既保留传统制茶技艺,又积极引入现代科技,以提升茶叶品质与产量。借助“三下乡”活动契机,湛江科技学院“晨曦”实践团与当地茶厂合作,对茶厂创始人蒋伙生进行深度访谈,探寻茶厂背后故事,了解蒲坑茶产业发展现状与面临的困境。
图为蒋伙生先生在介绍蒲坑茶 晨曦实践团 供图
蒋伙生创立的“金峰生”品牌,承载着他对家乡茶叶的热爱与执着。谈及创业初衷,蒋伙生眼神坚定地说道:“我从小在这高山之中长大,看着漫山遍野的原生茶树,深知这里的茶叶品质独特。我希望能将这份高山原生的金质黑茶推广出去,让更多人品尝到家乡的味道,也为家乡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正是这份质朴而坚定的信念,促使他踏上了创业之路,致力于将蒲坑茶打造成一张亮丽的地方名片。
图为到达蒋生记高山茶厂门店 晨曦实践团 供图
蒲坑茶以其养生养胃的独特功效闻名。据蒋伙生介绍,蒲坑茶的原料均采摘自高山原生茶树,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赋予了茶叶丰富的营养成分。在制作工艺上,传承非遗技艺,经过多道工序精心制作,使得蒲坑茶不仅口感醇厚,更具有显著的养生功效。然而,尽管茶叶品质优良,蒋生记高山茶厂却面临着诸多发展难题。
目前,茶厂的销售对象主要集中在清远区域,销路相对狭窄。蒋伙生无奈地表示:“我们的茶叶品质很好,但知道的人太少了。除了清远本地,外面的市场很难打开。”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推广力度不足,另一方面,线上销售渠道尚未成熟也是关键因素。蒋伙生虽参加了华南农业大学茶叶产业班,学习了许多茶叶知识和产业发展理念,但在线上销售平台的运营和推广方面,仍缺乏经验和资源。“我们也知道线上销售是趋势,但不知道如何去推广,在各个销售平台上,我们的产品几乎无人问津。”他说道。
图为晨曦实践团在与蒋伙生先生交流 晨曦实践团 供图
除了销售难题,茶厂在生产管理方面也面临挑战。茶厂的茶园分布在高山之上,大户管理难度较大。“茶园面积大,位置分散,管理起来非常困难。而且,人工成本和除草成本占了很大一部分。”蒋伙生坦言,为了保证茶叶的品质,茶园坚持人工除草,不使用化学除草剂,这无疑增加了生产成本。但他表示,无论成本多高,都不会降低茶叶的品质标准。
图为蒲坑茶的茶水 晨曦实践团 供图
面对这些困境,蒋伙生并没有气馁,而是积极寻求解决办法。他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源扶持,加大对蒲坑茶的宣传推广力度,提升品牌知名度。同时,他也渴望能够有专业的团队或机构,帮助茶厂搭建和运营线上销售平台,拓宽销售渠道。“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品质,解决好推广和销售的问题,蒲坑茶一定能够走出清远,走向更广阔的市场。”蒋伙生满怀信心地说道。
图为蒋伙生先生参加茶叶产业班的结业证书及相关荣誉 晨曦实践团 供图
此次访谈,让三下乡团队成员深刻感受到了蒋伙生对茶叶事业的热爱与坚守,也看到了乡村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探茶韵非遗,促乡村发展”不仅是一个活动主题,更是一份责任与使命。希望通过更多人的关注和努力,帮助像蒋生记高山茶厂这样的乡村企业解决发展难题,让蒲坑茶这一传统非遗文化瑰宝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与此同时,茶厂积极响应国家环保政策,在茶园管理中采用生态种植方式,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他们还利用茶叶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开发有机肥料,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这种绿色发展模式不仅保护了生态环境,也为茶叶赋予了健康、环保的品牌形象,吸引了更多追求高品质生活的消费者。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蒋伙生先生合影 晨曦实践团 供图
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蒋生记高山茶厂正不断探索新的发展路径。未来,他们希望能够联合更多的乡村产业,形成多元化的乡村经济发展格局。比如与当地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合作,开发以茶叶为原料的特色食品;与手工艺人合作,将茶叶元素融入到传统手工艺品中。通过这些举措,让茶香与乡村的各个产业相互交融,共同奏响乡村振兴的华丽乐章。
(通讯员:陈俊杰)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俊杰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