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返乡创业致富密码——合肥大学能源材料与化工学院”三叶草”志愿服务团队暑期社会实践系列报道(四)

发布时间:2025-07-03 20:48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李自强   阅读 592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7月3日,合肥大学能源材料与化工学院“三叶草”志愿服务团队在霍山县的调研步入第四天。团队成员穿行于霍山的青山沟壑间,继探访高山何飞茶厂后,又深入太平畈特色中药材种植基地,在茶香与药草的氤氲中,捕捉返乡创业群体在传统产业升级中的现实思考,让“返乡创业收入影响因素”的调研主题在实践土壤中扎根生长。

“刚开始啥也不懂,光凭着一股热情干,亏损了许多。”高山何飞茶场老板万瑞芬的话语里带着过来人对年轻学子的恳切。据访谈了解到,这座隐匿在霍山深处的茶厂,如今已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生态茶园,但创业初期的坎坷让她记忆犹新。因缺乏茶叶种植、炒茶技术、市场渠道的系统了解,在土壤改良、制茶工艺上走了不少弯路。“看着鲜叶烂在地里,本钱打了水漂,夜里愁得睡不着。”她坦言,最艰难时曾想过放弃,但对家乡土地的眷恋让她咬牙坚持。如今,茶场通过改良品种、炒茶技术的娴熟,对接电商平台实现扭亏为盈。“年轻人想创业,一定要先把‘功课’做足。”万瑞芬反复叮嘱团队成员,“别被‘返乡创业’的浪漫想象冲昏头,技术、市场、政策都得摸透,盲目跟风就是踩坑。”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高山何飞茶厂老板万瑞芬

沿着蜿蜒山路,团队来到太平畈特色中药材种植基地。老板何海青作为霍山传统中药材加工的“老手艺人”,他的工坊里弥漫着天麻、茯苓、黄精的清香,竹匾与竹筛层层叠叠铺满了晾晒的药材。“现在不少人办厂就盯着眼前赚快钱,可中药材讲究‘道地性’,急不得。”何老板一手拿着药材,一边讲述自己的坚持。他将父辈的传统工坊拓展规模,却仍保留着最“笨拙”的传统工序,拒绝用硫磺熏制加快干燥,宁愿多花时间自然晾晒,成本增加却保住了药材的药效。“刚开始利润少,但口碑做起来了,现在老客户主动加价买‘无硫干货’。”基地虽规模不大,却凭借“慢工出细活”的匠心,在当地小有名气。“创业就像种药材,根扎得深,后期才能长得旺。只顾眼前那点利,迟早砸了招牌。”面对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建议,何老板希望大家不止局限于课本,要去实践,要坚持不懈,不怕吃苦,跟着老一辈的人的步伐,从他们那里得到经验。他的话里,藏着乡土创业者最朴素的商业智慧。

▲图为太平畈特色中药材种植基地老板何海青为团队介绍天麻

从茶厂到药坊,团队成员记录下创业者的每一句肺腑之言。万阿姨用亏损换来的经验,何老板用坚守换来的口碑,让团队明白返乡创业不是简单的“情怀”,而是需要理性规划与长期主义的实践。霍山的暮色里,三叶草团队的笔记本上写满了观察与思考——当青春遇见乡土,当理论触碰现实,这些带着泥土气息的创业故事,正成为大学生认知乡村、理解振兴的生动注脚。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自强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