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3日讯(通讯员 王俊涵) 6月27日至7月2日,河海大学智水溯红实践团到江西省九江市进行实践调研活动。
一、 重温抗洪壮举,感悟精神伟力,接续水利人红色血脉
实践团队重点聚焦九江市厚重的抗洪历史与精神传承。在九八抗洪广场和抗洪展陈馆,成员们通过详实的史料和生动的展陈,深入学习了1998年那场惊心动魄的抗洪斗争,深刻体悟“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诞生的历史背景与时代价值。
实践团在九八抗洪广场上的合影
实践团在抗洪展陈馆前合影
矗立的九江胜利碑,在雨后的阳光中熠熠生辉,无声诉说着这座英雄城市的坚韧品格,让抗洪精神从书本文字化为融入血脉的信仰力量。团队成员负责人发出感慨:“在碑下驻足仰望,仿佛将人们的思绪带回27年前那场惊心动魄的战斗。”
实践团在胜利碑下的合影
团队成员还与奋战在九江水利一线的河海大学校友深入座谈,聆听他们如何将“艰苦朴素、实事求是、严格要求、勇于探索”的校训精神与抗洪精神相结合,在防汛抗旱、工程管理等岗位上守护江河安澜的亲身经历,感受到水利人代代相传的使命担当,也明白了水利工作者精益求精、严谨负责的专业态度,才是守护“人民至上”根本立场的最坚实保障。
团队全体成员和校友进行交流
二、 调研智慧水利,见证科技赋能,筑牢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防线
要想深刻理解抗洪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离不开对现代化防汛体系的实地考察。在八赛枢纽,团队成员通过讲解员的介绍了解并考察这个对抗城市洪水的重大利器。这个和长江三峡水利工程功能截然相反的水工建筑物给团队成员带来了极大震撼,同时团队成员与在场的技术骨干进行交流,知道了一些八里湖赛城湖控制枢纽设计的一些创意,感叹于工程师的智慧。
实践团在八赛枢纽工程泵组前合影
实践团在八赛枢纽前合影
在拥有“生态化-生态优美标杆污水厂”称号的两河地下污水处理厂,团队成员认真思考双溪公园、九江水生态科普馆、地下污水处理厂这三部分如何有机结合成这个“地下治污,地上造绿”的奇迹。在讲解员的介绍下,团队成员充分了解了九江水环境的现状、治理历程以及未来规划,深入了解了污水处理的全过程,也加深了对自己专业的理解。
实践团在九江水生态科普馆前合影
团队成员听取讲解员介绍两河污水处理厂功能
浔阳区科技局的座谈会,则让团队对当下浔阳区乃至九江市智慧水利有关产业的发展情况有了全面的了解,明确了智慧水利技术在提升防洪减灾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中的核心作用。在九江市防汛指挥中心,团队成员在应急管理局同志的讲解下,系统了解了汛情处置全流程、高效的防洪指挥机制以及信息化水情监测系统的辅助。通过复盘2024年防汛实战案例,对比分析1998年后防汛技术的飞跃性进步——从依靠人力巡查到运用卫星遥感、大数据预警,从被动抢险到精准调度、科学防控,生动展现了抗洪精神引领下,洪水处置机制日益成熟、科技支撑日益强大的显著成效。
团队成员与科技局的同志进行座谈
团队成员聆听应急局的同志讲解
实践团与浔阳区有关同志合影
三、 梳理水脉文脉,融合古今智慧,厚植水利发展文化根基
团队深入探寻九江城市发展与水文化的交融脉络。在九江市博物馆,系统梳理了从新石器时代至今的九江发展史,重点研究了长江文化、鄱阳湖文化对城市品格的深远影响。馆内关于抗洪精神的专题展板,引发了团队成员热烈讨论,探讨抗洪精神如何深深植根于九江悠久的治水历史与城市精神内核之中。
团队成员在博物馆中观察
实践团在博物馆前合影
九江政协文史馆对抗洪史实的深度挖掘,进一步丰富了团队对抗洪精神历史渊源的理解。锁江楼畔的镇水牛雕塑,作为防洪历史的实物见证,更直观地连接起古今水利人祈求江河安澜、保卫家园的共同心愿。这种对历史水脉文脉的梳理,揭示了抗洪精神不仅是特定历史事件的产物,更是九江人民长期与水共生、治水兴城过程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为新时代水利治理提供了深厚的文化滋养。
团队成员在重温九八抗洪的历史
实践团在镇水牛前合影
四、 践行生态巡查,守护江河安澜,体验绿色发展民生福祉
将生态理念融入水利实践,是新时代传承抗洪精神的必然要求。团队成员身体力行,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开展巡查活动:进行水质检测、观察植被覆盖与水土保持状况、清理堤岸垃圾,以实际行动守护母亲河。通过这些行动,我们更全面地了解了长江九江段的环境状况,明确洪水来临时堤岸面临的压力,体会长江大保护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团队成员在长江边巡视
团队成员在分析江边植被
庐山之行中,团队沿山间溪流采集水样、记录关键指标,并与景区管理人员交流水环境保护措施,总体评估庐山整体水环境良好,同时对局部存在的水土流失问题保持关注,相关发现已向有关部门反映。
团队成员正在观测水质
团队成员还走访了城区的南门湖、八里湖等湖泊,通过实地观察和市民访谈,切身感受九江在城区水体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及滨水公共空间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效,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水利工作中的具体实践,以及水利工程与生态治理协同发力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民生福祉。
五、 凝聚青春力量,矢志水利报国,书写新时代水利华章
实践尾声,团队基于实地调研的丰富见闻,精心设计并发布了调查问卷,聚焦抗洪精神的当代弘扬与智慧水利的建设成效,旨在为后续撰写高质量调查报告、服务地方水利发展提供支撑。
实践团在长江边分析水土保持情况
实践团正在清理江边垃圾
实践团同长江合影
此次实践,河海大学智水溯红暑期社会实践团在九江的土地上留下了青春的足迹。团队负责人表示:经过此次社会实践,抗洪精神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更成为了融入民族精神血脉的信仰。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肩负着传承红色基因、守护江河安澜的重任。相信在未来,我们将以专业知识为笔,以实际行动为墨,继续书写水利事业的新篇章,让抗洪精神在新时代水利治理实践中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俊涵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