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贡嘎之巅聆听生命之歌,感受生物多样性之美

发布时间:2025-05-24 08:21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邱雯婷   阅读 1.2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教师风采

在人与自然关系不断被重构的今天,生物多样性保护已不再是冷冰冰的科研名词,而成为人类共同面对的生存命题。生态文明的理念,正悄然走进千家万户,也浸润进更多知识分子的笔端与心中。

江西农业大学祖奎玲博士近日推出新作《生物多样性之美——如花贡嘎》,用一部图文并茂的生态之书,为公众呈现了一场关于生命、科学与美的深情凝视。她以科研者的敏锐视角、摄影师的细腻目光、文学爱好者的抒情语言,描绘了横断山脉贡嘎山域这一“生物基因库”的惊艳风貌。

这本书,不仅是一部自然图谱,更是一部有温度、有思想的生态人文读本。

▲图为本书封面

贡嘎山,雄踞川藏交界,常年云雾缭绕,雪线之上冰川沉静,林线之下生机盎然。它的垂直地带性孕育了惊人的物种多样性,也是无数科学家与自然爱好者心中的圣地。在祖奎玲博士的镜头中,血雉如火,绿绒蒿如诗,雪豹如谜——它们或在冰河边悄然盛开,或在晨雾中静静穿行,一切都凝固为时光的馈赠。

祖博士在书中写道:“四千五百米的流石滩,一棵全缘叶绿绒蒿在寒风中等待了五年,只为那一刻的金色盛放。”这是自然的执着,也是人生的写照。这本书让人意识到,自然万物不只是科学的研究对象,它们的生命轨迹也隐喻着人类自身的存在经验。

书中最令人动容的一段话,写给青年读者:“当你用手轻轻抚摸这幅画时,想你不仅能认出每一种生物的名称,更能体会到它与这片土地共生共存几百万年的故事。说不定,有一天,你们当中的某个人,会继续使用探测设备,为神山上的生灵续写新的传奇。”这是知识的传承,也是信念的交托,一位科学家对未来的温柔叩问。

从垂直生态带的演替规律,到特有物种的适应机制;从生态威胁的现实剖析,到可持续发展的前景构想,《如花贡嘎》将科学严谨与情感温度融合于一体。它不仅讲述生物的故事,也引发人对“人们如何与自然共处”的深刻反思。

这本书也提醒公众,保护自然,不仅是一个科技问题,更是一种文化态度,一种人类文明的高度体现。理解自然,除了理性分析,还需要共情之心;守护自然,不只是法律和政策的范畴,也应成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附:《生物多样性之美——如画贡嘎》作者简介

‌祖奎玲‌,女,博士,现任江西农业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森林生态学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她曾在北京大学进行生态学博士后研究,并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获得植物学博士学位,同时在北京林业大学完成了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的硕士学位。

祖奎玲目前担任本科生课程《森林生态学》《自然教育》《土壤学》《水土保持学》的主讲教师,同时也负责研究生课程《水土保持植物群落专题》、《园林生态专题》和《水土保持专题》的教学工作。此外,她还兼任《生态学杂志》第一届青年编辑委员会成员,并为Nature Communications、Global Ecology and Biogeography、Diversity and Distributions和西北植物学报等期刊的审稿人。

祖奎玲的研究方向包括森林生态、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植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她主持了多个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并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作者 吴晗熙)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邱雯婷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4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