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师大“星匠非遗行”学生团队用非遗技艺点亮孤独症青年的就业之路

发布时间:2025-05-06 21:47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杨丹丹   阅读 187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志愿服务

在非遗融合和特殊群体就业的道路上,浙江师范大学“星匠非遗行”团队迈出了坚实而温暖的一步。5 月 3 日,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浮雕石膏”体验活动在阳光明媚的玻璃房中拉开帷幕,孤独症青年们在这里开启了一场与传统技艺的亲密接触之旅,收获了满满的自信与成长。

图 1星匠项目负责人授课“浮雕石膏的制作”

活动现场,颜料、画笔、各式模具整齐摆放,仿佛在静候着心青年们的到来,准备开启一场奇妙的艺术之旅。心青年们陆续走进玻璃房,熟悉的伙伴们分享着生活点滴,新朋友也在老师的引导下迅速融入,大家在欢声笑语中拉开了课程的帷幕。

“什么是石膏?”“骨折的时候用的!”“还能涂墙!”在老师的启发下,心青年们积极思考,对即将接触的材料展开自由联想。而对于抽象的“浮雕”“陶泥”等概念,动手实践无疑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心青年们用指尖感受浮雕的凹凸起伏,体验陶泥在掌心的柔软变形,在触摸与玩耍中逐步理解了这些材料的奥秘。

随后,制作环节正式开始。在老师的指导下,心青年们一丝不苟地将陶泥擀平,按压外轮廓模具,小心翼翼地摆放花材,用擀面杖将花草嵌入陶泥,再用镊子取出,留下印子,最后用吹风机烘干,一个个独一无二的模具就此诞生。接着进入石膏制作环节,心青年们边搅拌边加入石灰粉,调配石膏粉与水的配比,观察石膏从粉末到浓浆的变化,再将其倒入模具中抹匀。

在等待石膏凝固的间隙,老师拿出提前准备好的白模,让心青年们体验上色。调色、涂抹、修饰、点缀,丰富的色彩在孩子们的笔尖流动,浮雕仿佛被赋予了生命。有的作品宛如深海玫瑰,有的则如同童话世界,每一幅都令人惊叹不已。

图 2 心青年们在为石膏上色

当石膏凝固后,心青年们将作品从陶泥模具中脱出,用清水和刷子去除残余泥料,一块块崭新、精美的石膏浮雕呈现在眼前。活动最后,心青年们和家长一起欣赏着自己的作品,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通过这次活动,他们不仅学到了新技能,还在心中种下了非遗的种子,感受到了传统艺术的魅力和创造的乐趣。

图 3 心青年及家长与浙师大志愿者合影

“这不仅仅是一堂普通的手工课,更是一次对心智障碍群体潜能的发现与表达。”浙江师范大学“星匠非遗行”团队负责人表示,“在浮雕石膏制作的每一个步骤中,心青年们的专注、坚持与创意都令人赞叹。这些点滴努力,或许能为他们未来的社会融入和技能探索提供新的方向。”

非遗,不再只是书本上的名词,它在心青年们的手中变得具体、鲜活、有温度。虽然这次课程已经结束,但“星匠非遗行”仍在继续,关于心青年的非遗故事,才刚刚开始。浙江师范大学“星匠非遗行”团队用实际行动证明,非遗技艺不仅能够传承传统文化,还能为特殊群体带来希望与未来。

图4浙江师范大学职业支持团队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杨丹丹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