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邕城记忆,赏非遗传承

发布时间:2024-09-08 00:35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郑凤僖   阅读 1.5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9月8日讯(通讯员 郑凤僖)为了解南宁市生榨米粉的发展现状,探究南宁生榨米粉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路径,7月4日,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生榨奇缘”调研团队前往广西南宁市,对南宁市内的多家生榨米粉店铺进行了实地调研。

南宁生榨米粉制作技艺于2020年被列为广西第六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生榨米粉的“酸馊”味珍藏于南宁人的儿时记忆,是壮族地区的一种传统食物。生榨米粉起源于南宁及周边都安、大化等地区,是人们为庆祝丰收而专门制作的农家美味佳肴,是壮族稻作“那”文化的标志性美食之一,以软、滑、香及与众不同的微酸而闻名。

7月6日,“生榨奇缘”团队来到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邕宁区蒲庙镇古镇榨粉店进行实地走访调研。来到古镇榨粉店,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人满为患”,临近饭点,这家铺面不大的小店内坐满了前来吃粉的客人,即使是暂时没有位置吃粉的客人也并没有离开,而是在店外稍作等待。在店内四周的墙上,张贴着传统生榨米粉的制作流程:传统生榨米粉的制作流程包括洗米、泡米、发酵、清洗、磨浆/压干、制作生熟粉团、打浆、现场压榨成型、煮制、加配菜。坐在店里的客人在品尝美味的生榨米粉的同时,可以通过墙上的生榨米粉制作流程介绍获取南宁生榨米粉的制作技艺。

团队成员抓住古镇榨粉店店长空闲时间,对其进行采访,了解粉店生榨粉制作工艺、历史渊源、口味改良、传承发展等方面的信息。古镇榨粉店是一家经营了几十年的传统老店,店长阿姨是从自己的长辈手中学习到生榨米粉的制作技艺,到现在自己的儿子也在学习生榨米粉店的经营,她希望自己家的这家店可以继续长久的传承发展下去。除此之外,店长还向团队成员特别介绍了生榨米粉的配菜中的生烫肉,一个个铁碗装着剁碎的新鲜猪肉,飘在滚烫的米汤水上,店员熟练地搅动肉末,把握时间,一碗碗伴着生烫肉的生榨米粉被送到食客的面前。

团队成员在与店内的食客聊天时,他们说,现在到这家老店吃生榨粉的人,大多都是当地人以及慕名前来品尝的游客。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今天,蒲庙的生榨粉,是他们儿时记忆里面的家乡味道,是为数不多的老工艺制粉。大多数人不喜欢生榨粉“馊馊”的味道,这是蒲庙生榨粉渐渐消失的原因。但是,在蒲庙人眼里,生榨粉,除了一成不变的味道,更代表了蒲庙那浓厚的南宁味!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智慧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64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