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实践队赴嘉兴进行党史教育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4-09-07 21:53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于忻冉   阅读 6.5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探寻红色足迹,重温红色故事,感悟红色文化,7月13日至16日,西北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觉醒年代研学行”暑期三下乡实践队开展了一场以“学习嘉兴红色文化、探寻革命红色足迹”为主题的党史学习教育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革命波澜起,南湖映初心

7月13日,“觉醒年代研学行”实践队的成员们来到南湖革命纪念馆,馆内陈列详细介绍了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为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而不断探索、抗争以及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直至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一史实。 一张张生动的照片,一本本泛黄的书籍,一件件珍贵的收藏无一不在诉说着那段激情与热血燃烧的岁月,记录着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全貌。队员们仔细观看,驻足深思,深刻感悟革命先辈们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敢于抗争、不畏牺牲的精神,真切感悟党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纪念馆序厅内悬挂着中国共产党党旗,面对党旗,团队成员庄严宣誓,声声誓词在南湖纪念馆内回响。

实践队成员研讨《共产党宣言》的历史沿革  

实践队成员在南湖革命纪念馆合照

南湖红船漾梦影,青春逐波叙诗篇

南湖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它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在那艘小小红船上,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也孕育了“首创、奋斗、奉献”的红船精神。为了领悟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7月14日,实践队以“重拾‘一大’记忆,领悟红船精神”为当日主题,赴嘉兴南湖湖心岛瞻仰红船。

“小小红船承载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跨世纪航程。”习近平总书记在瞻仰南湖红船时,曾这样深情讲述。这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穿过重重艰难险阻,成为领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巍巍巨轮。在这里,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从此,中国共产党肩负起领导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重任。

队员们乘坐渡船登上湖心岛,在南湖边瞻仰红船。大家静静凝视着这艘简陋而庄严的木船,仿佛能够感受到当年那股改变国家命运的巨大生命力,心中充满了对先辈们的敬仰,也深刻体会到了作为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实践队成员在南湖合照

狮子汇渡烟波阔,英雄志气贯长虹

7月15日上午,实践队员们来到了狮子汇渡口探寻先辈们的红色足迹,回顾建党历史。

狮子汇渡口原是至南湖湖心岛的渡口之一,1921年,13位一大代表就是从这里登上游船,庄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渡口处,革命先辈的雕塑不仅是岁月的见证,更是精神的延续。中国共产党人的英勇无畏和坚定意志在这里得到了最真切的彰显。队员们走过一个个雕像,似乎穿越到百年前的时光,充分感受一大代表们为了国家解放和人民福祉不断拼搏奋进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实践队成员们在探讨研究狮子汇渡口前雕像

革命初潮方涌动,嘉兴站台启宏图

7月15日下午,实践队员们来到了嘉兴站附近探寻红色火种的起源,位于嘉兴老城区的嘉兴站不仅是沪杭线上重要的百年老站,也是中共“一大”代表从上海来到嘉兴的重要站点。在这里,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复原场景,是1921年红色记忆在21世纪延续的脉动,无不诉说着嘉兴站在革命历史的不朽地位。这里不仅仅是联通南北的交通要道,更是红色基因的启程之路。在这里,每一块砖石都铭刻着革命者的坚定和执着,激励着每一位后来者继承和发扬革命精神,为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复兴不懈奋斗!

嘉兴火车站旧址实拍

历史曙光初照沪上,中共一大启新章

7月16日,实践队以“瞻仰中共一大会址,传承建党精神”为当日主题,赴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及纪念馆参观,旨在通过回顾历史,使同学们在理解党的初心和使命的基础上,将个人的发展与新时代的需求相结合,将个人的能力与国家、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相结合。

实践队成员们在中共一大纪念馆参观学习

踏入中共一大纪念馆,仿佛踏入时光的长廊。陈旧的老照片静静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实践队的队员们驻足凝视,聆听代表们的故事,用心感受着那段沉重的历史,体会信仰的力量。

如今的燎原薪火,始于百年前的中共一大;如今的繁荣富强,始于百年前的中共一大。回顾这段跨越时空的上海、嘉兴之旅,实践队员们不仅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壮大的光辉历程,更深刻领悟了伟大建党精神、红船精神的内涵与力量。这段旅程,不仅是一次对历史的追寻,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精神的升华。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作为青年学子,更应铭记历史,不忘初心,将个人的成长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不懈的奋斗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不仅是对先辈的最好告慰,也是对未来最庄严的承诺。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于忻冉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292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