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农学子:见证“日产”升金到“碧水”升金
生态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基于生态资源、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的一类经济活动,生态本身也蕴含了经济的功能。为进一步探寻社会经济系统和生态服务系统演进与耦合协调关系,近日,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赴安庆沿江、巢湖流域暑期社会实践团在炎炎夏日中踏上了前往东至县环升金湖片区的征程。
生态之蝶变
升金湖位于长江下游南岸、安徽省西南部池州市境内,因素有“日产鱼货价值升金”之说,故名“升金湖”。升金湖还有“中国鹤湖”之称,是中国主要鹤类越冬地之一。当汽车驶过升金湖大桥,两畔山远湖阔,风光旖旎,尽收眼底。升金湖四周没有工业污染源,湖水清澈晶莹,水草茂密,生态环境极佳,湖岸曲折多样,湖面烟波浩渺,湖光山色宜人,尽显一派江南水乡好风光。
图为升金湖美景。 潘子严 供图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由于升金湖大兴围网养殖,渔业过度发展,长江鱼群洄游受阻,生态环境遭到不断破坏,水质下降到Ⅳ类。为探寻生态环境变化的足迹,实践团来到了位于升金湖畔的东至县胜利镇先进村,其中村民们无不亲眼见证升金湖的生态变迁。在先进村走访调查的过程中,村民王大爷笑着说道,“石头桥变成了钢筋围栏桥,湖泊也越来越美,这是十几年前想都不敢想的。”村主任也说道“禁捕令的颁布,升金湖水质、环境得到了改善,现在的基础实施方面,包括子女就学、老人就医这一块也比较安稳,很自豪。”
图为村民王大爷接受实践团成员采访。 秦绍哲 供图
碧水之升金
池州市县区为保障周围农户收益,对于因生态环境保护需要不能养殖、种植的水面和耕地发放湿地生态效益补偿金,并引导农户发展优质农业和生态旅游,在湖区示范种植莲藕、茭白、荸荠等水生经济作物,促进农民增收。对于这些举措带来的生态与经济双重优势,安徽大学升金湖实践教育科研基地研究员唐玉祥老师看在眼里。唐老师告诉我们,自2018年治理以来,升金湖生态整改成效显现,生物多样性进一步丰富,湖泊自净功能不断增强,水质稳定在Ⅱ类、Ⅲ类。升金湖生态环境恢复后,水生植物与底栖动物总数会增多了,种类也基本稳定了。由此出台的多项生态经济发展举措,既保护了环境又促进了农民创增收。“作为安庆沿江地区湖泊湿地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升金湖的接续保护与合理开发,一定能实现从“日产”升金到“碧水”升金的生态蝶变。”实践团成员汪迪总结到。
图为唐玉祥老师与实践团成员展开交流会。 潘子严 供图
秀美的升金湖山远湖阔、风光旖旎、鱼翔浅底、鹤鹭嬉戏,两畔乡靓村绿、村民展笑颜……这一幅幅生态优、乡村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动人画面,正是协同推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实践表现。实践团成员走在田间地头,感受着这片土地的深厚绿意,品味出两山理论的切实真谛。
(汪迪 何俊洁 张子恒 王夏楠 秦绍哲 张予馨 潘子严)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汪迪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