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3日讯(通讯员 冯海燕)为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儿童的关心关爱,丰富孩子们的暑期生活。7月14日至7月23日,宁夏大学求是书院“科技助农,支教启梦”实践团来到弘德村开展暑期“三下乡”支教活动。实践团成员们发挥各自专业特长,开展少儿编程、诗词诵读、手工创作等特色课程,开阔村里儿童的眼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用行动践行教育的意义。
实践团的成员们和弘德村的孩子们共同走进七彩小课堂。首先,实践团的成员们用趣味编程带领孩子们开启智慧之旅。从哆啦A梦的绘制到跳动的爱心,从“老师,编程是什么?”到“哇!编程太有意思了”,孩子们聚精会神地编写着简单的代码,体验着科技与逻辑的奇妙结合。诗韵弘德课堂上,他们抑扬顿挫地朗诵着古典诗词,领略着古代文人墨客的才情与智慧。为锻炼了孩子们的创造力、空间想象力以及动手能力,实践团为孩子们开设了积木搭建和剪纸课堂。在实践团队成员的指导下,“玲娜贝尔”“星黛露”……一个个熟悉的角色跃然眼前;十二生肖、中国结……一幅幅生动精美的剪纸画逐渐在孩子们的手中展现出来。几天的课程结束,实践团的成员们带领孩子们参观了弘德村科普馆。“校园地震逃生”“池塘溺水”“长征故事”“神舟飞船”“海底世界”等VR体验项目无一不让孩子们为之惊叹,“哇!VR太神奇了!像真的一样,我感觉我真的在里面”。他们在玩乐中领略着科技魅力,培养了科学兴趣。
图为实践团成员为小孩子展示爱心编程代码。 通讯员 朱学毅 摄
图为实践团成员为小孩子讲解古诗词。 通讯员 周志豪 摄
图为实践团与小孩子们一起搭建积木。 通讯员 朱学毅 摄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小孩子们一起展示剪纸成果。 通讯员 冯海燕 摄
图为小孩子们在科普馆体验VR海底世界。 通讯员 周志豪 摄
“一串串字母、数字竟然能变成图案!编程真有趣,我以后也要学编程。”常家辉在编程课结束后对老师说。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在村委会的一间教室里,孩子们铿锵有力地朗读着诗词《清平乐·六盘山》。“这首诗是毛主席在红军长征翻越六盘山时的咏怀之作,六盘山就在离我们不远的固原市,我们可以从词中感受到红军战士们勇往直前的钢铁意志和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实践团成员冯海燕为孩子们讲解这首词时说道。
亦师亦友的相处模式,让宁夏大学实践团成员朱学毅感触颇深,“这是我第一次参加乡村支教活动,感觉收获颇丰。我们了解了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后,创新教学互动方式,培养他们善于思考、观察和发问的能力。如果此次支教活动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促进他们全面发展,那我们的努力就是值得的。“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小孩子们去参观弘德村科普馆合照 。通讯员 周志豪 摄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此次“三下乡“支教活动不仅为弘德村的孩子们带来了欢乐的假期时光和新的知识,更传递了爱与希望。与弘德村儿童的遇见,为实践团的成员提供了一次锻炼自我、服务乡村教育的宝贵机会,既丰厚了团队成员对教育的认知,又增强了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团队成员也用实际行动回答了“乡村振兴,教育何为“的时代课题,为乡村教育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冯海燕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