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2日讯(通讯员 林子琪) 2024年7月8日至7月12日心理关爱进社区团队12人分成两个队走进河源市和平县公白镇、林寨镇与惠州市博罗县杨侨镇、园洲镇,惠城区汝湖镇、仍图镇、惠东县沙梨园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突击队用大学生的热情为乡镇居民送来关怀,关注儿童及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本次活动开展14场,覆盖6镇7村,参与活动人数多达800人。
第一站“心理科普——心灵灯塔,成长护心”社会实践期间心理关爱进社区团队共开展2次心理科普活动。突击队成员开展爱的教育“感恩同行,向阳生长”心理知识科普引导孩子们懂得感恩。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简短有力的影片、紧张刺激的互动环节让参与活动的儿童对感恩有了一定的认识与感触,纷纷写下自己对活动的感悟或想对家人说的话。培养儿童的同理心,提升社交能力。
图为孩子积极举手发言 莫诗琪供图
第二站“植物拓染——心灵释放,“愈”见自然”社会实践期间该团队共开展4次植物拓染活动。“草色锤染身上衣,映红犹闻彩花香”,这就是我国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植物拓染。惠院学子化身“小小”安全保卫员为参与者准备活动物资,在保卫员的帮助下参与者有序参与活动,参与者通过使用拓染锤一下下敲打,在舒缓压力的同时,疗愈心灵,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表达自己的情感。
图为植物拓染现场 吴宛仪供图
第三站“心理电影——心灵投射,以影悦心”社会实践期间该团队共开展3次心理电影活动。惠院学子给参与者播放《头脑特工队》,将情绪具象化为五个小人向观影者展现情绪的不同作用。影片角色成长,展示情绪对人心理状态与行为的影响,再通过发问引发观影者对处理情绪问题的思考。利于促进情绪智力发展、提升自我认知;给参与者播放《困在时间里的父亲》,以独特的叙事手法,带民众走进了一位患有阿尔茨海默症老人的内心世界。观影过程中,民众从最初的好奇逐渐转为沉默与思考。这次电影赏析,不仅让民众对阿尔茨海默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激发了他们对家人、对亲情的珍惜与感恩。
图为民众参与游戏现场 罗晓敏供图
第四站“园艺沙盘——心灵绿洲,种植未来”社会实践期间该团队共开展5次园艺沙盘活动。在惠院学子的帮助下孩子、家长与社工工作人员纷纷动手参与其中,发挥奇思妙想绘制素胚盆图案,通过团队协作种植多肉植物,感受多肉植物生命力,最后展示分享自己的多肉植物。园艺沙盘活动,引导参与者学会在细心呵护、照料生命的同时,也学会自我关怀。
图为青少年认真绘制素胚盆 莫诗琪供图
第五站“心理访谈——心灵倾听,对话自我”社会实践期间该团队共开展6次心理访谈活动。该团队成员面向活动参与者及社工朋友进行了简单的心理访谈活动。调查民众对心理健康的认知状况,并对社区心理健康的科普工作,宣传工作,以及精神障碍患者,留守儿童及妇女的保障工作进行了解。在访谈过程中,社工朋友以自身工作为例,向惠院学子说明心理健康工作现状,让学子们意识到心理健康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图为心理访谈活动现场 叶思雨供图
心之所向,与爱同行——心里关爱进社区社会实践活动
第一小队:团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乡镇基层,开展心理科普、植物拓染、心理电影、园艺沙盘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团队成员了解到乡镇心理方面的工作仍需更多资源支持,针对儿童方面:对儿童的内心重视程度不足、家长对儿童不理解、儿童缺乏自信缺乏沟通能力以及被过多忽略而不愿表达自己内心感受。但通过本次活动帮助村镇的儿童解决部分心理困扰,提高儿童心理意识、提高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自信、丰富儿童的精神世界以及引导孩子家长对陪伴儿童。
第二小队:团队有幸参与了心理关爱进社区的活动,这段经历如同一股清泉,滋润了团队成员的心田,也温暖了社区的每一个角落。团队成员走进社区,搭建起心灵的桥梁,倾听居民的故事,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在互动与交流中,团队成员深刻体会到了心理关爱的重要性。这次活动不仅让团队成员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人沟通和共情,更让团队成员明白了作为社会一份子的责任与担当。团队成员将把这份感悟深埋心底,继续传递爱与温暖,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图为惠州学院心理关爱进社区团队与新陂教学点民众及社工合影 凌佳丽供图
图为惠州学院心理关爱进社区团队与新石教学点民众合影 凌佳丽供图
图为惠州学院心理关爱进社区团队与石镇民众及社工合影 社工工作人员供图
图为惠州学院心理关爱进社区团队与汝湖镇观影群众合影 吴宛仪供图
图为惠州学院心理关爱进社区团队与园洲镇参与者合影 吴宛仪供图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林子琪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