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百年波澜壮阔、艰苦卓绝的奋斗史中,老兵群体是不可磨灭的一抹色彩,书写了不朽的篇章。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增强争做新时代戍边人的思想觉悟,7月6日下午,石河子大学法学院赴第八师红山街道二十六社区的暑期三下乡团队的成员们深入社区走访调查,来到了老兵的家中,走访慰问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宋士兴老人。
雨中的敬礼,致敬英雄
雨声淅淅沥沥,人们脚步匆匆,他好似松柏站在路边和大家招手,实践团成员们满怀敬意地踏入了宋士兴老人的家门。“身着墨绿色衬衫,胸前带着党徽,眼神坚毅、声音硬朗”,这是团队成员对这个75岁老兵的第一印象。
图为宋士兴与其奖章、锦旗的合影
岁月如歌,水利情长
宋士兴,现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1972年入党,拥有超过五十年的党员经历。宋老先生的父母响应国家号召,带着年仅11岁的宋老先生远赴新疆建设祖国西北。15岁的他便在玛纳斯河水利工程建设中奉献青春,宋老先生回忆道:“当时最开始的水利匝道用的启闭机是木头做的,后面慢慢的变成了水泥的,需要两个人推着大铁轮才能将水泥闸门升上来,再后来启闭机慢慢的变成了钢铁的,也有了电子控制。”宋老先生向实践队员比划着,深情地讲述着那段峥嵘岁月,包括夹河子水库的险情与重建,以及地窝子中艰苦的生活条件。尽管环境恶劣,但老一辈建设者们始终坚守岗位,用青春和汗水换来了新疆的繁荣与发展。
图为宋士兴给实践团成员讲述新疆水利的发展
初心不改,寄语未来
一声到,一生到!虽然戎装已经褪去,但为祖国、为党、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依然火热。在采访的最后,宋老先生语重心长的对团队成员们讲:“老一辈人付出了青春和汗水,那个时候条件艰苦,努力建设就是为了让下一代下下代的你们有一个好的生活条件,爷爷希望你们坚定自己的理想,好好学本领,将来报效祖国。”
图为宋士兴与实践团成员的合影
传承精神,砥砺前行
一日从军,终生跟党走;一心为民,满怀赤子情。祖国安宁,山河无恙离不开老一辈人的守护,作为青年,生逢盛世,也必须不负盛世。通过本次的专访老兵活动,实践团成员们深深感到了老一辈人的坚毅品质,作为青年大学生,更应把兵团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一个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文字|图片:石河子大学法学院赴第八师石河子市红山街道二十六社区文化艺术类社会实践团
作者:梁树玉、张峰玮、杨旭升、张宏玉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梁树玉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