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乐相马:成武走出的相马大师

发布时间:2024-02-28 22:08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   作者:李玉浇   阅读 1.0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学子观点

大学生云报济宁2月28日讯(通讯员李玉浇)曲阜师范大学“知行合一,躬耕实践”社会实践小组在1月15日至1月16日在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伯乐集镇开展了关于伯乐历史文化的调查和实践。

社会实践小组成员走进了伯乐故里,在伯乐故里探究伯乐大师的故事。伯乐出生于山东省成武县的郜国,是一位著名的相马大师。伯乐姓孙阳,字伯乐,他的相马术达到了非常高超的水准,人们一提到相马,就会想到他。因为他善于发现好马,所以人们又用他来比喻那些善于发现人才的人。社会实践小组成员积极向村民们深入了解伯乐的故事。

社会实践小组成员向村民们询问伯乐的故事,村民们都认真的回答。村民讲述如下,在伯乐生活的那个时代,马匹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时人们把马分为六类,分别是繁殖用的种马、打仗用的戎马、做仪仗用的齐马、用来传递信息的道马、狩猎用的田马和拉重物用的驽马。这些马各有各的特点,如何才能一眼就识别出马匹的特性,把它们安排到合适的位置,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问。这是村民向时间成员讲述那个时代的背景。伯乐不仅善于相马、医马、养马、驯马,还善于荐才,其事迹在《庄子》《楚辞》《战国策》等古籍中都有记述。伯乐著有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相马学著作《伯乐相马经》,该书图文并茂,长期被相马者奉为经典,在隋唐时代影响较大。

村民们又向实践成员讲述了一个关于伯乐的著名故事,伯乐相马。伯乐从小就喜欢马,痴迷于相马术,他非常勤奋地学习相马知识,眼里看到的全是马,心里想到的也都是马。经过不断地学习,伯乐终于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相马师。他离开家乡,周游列国,希望能够用相马的本事实现自己的抱负。村民们讲到这里都被伯乐理想抱负所感动。

在村民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伯乐的坟墓。坟墓墓碑对着西边,坟墓前有一座伯乐相马的雕塑,雕塑前有两个狮子建筑。村民们待命我们想先人致敬。

社会实践队员们还采访了一些伯乐故里的村民。队员问:“您生活在伯乐生活过的地方,你觉得伯乐对您有什么影响呢?”村民回答:“现今伯乐集村孙姓村民口碑代代相传,都认伯乐是他们的“老爷爷”。村民们清明节都要来到伯乐墓给“老爷爷”烧纸;平时说话还避“伯乐”之讳,把韩愈“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话,改为“千里马常有而老爷爷不常有”。”队员问:“您觉得对伯乐这个著名人士的传承需要怎么做呢?”

村民回答:“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一是要政府部门要招商引资,修缮伯乐墓,建设更多有关伯乐事迹的栏目等等。二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同时保留其积极向上的内容。将伯乐的故事与经济发展联系起来,让文化带动经济发展。三是要家庭和社会都应承担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责任,通过教育引导孩子们从小接触和学习伯乐文化,告诉他们伯乐相马的故事,启迪他们善于发现人才,珍惜人才,更让他们自己好好学习,成为人才。

图为实践队在参观伯乐墓碑。大学生云报通讯员 李玉浇 供图

图为实践队在采访村民。大学生云报通讯员  李玉浇 供图

图为实践队在参观伯乐墓碑。大学生云报通讯员 李玉浇 供图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玉浇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