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红色记忆遇上青春脚步,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这个盛夏,依托学院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培养乡村振兴人才社会实践》,“青苗本草”百千万突击队与你一起走进新安镇智能果园,用科技之眼解码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智启果园:科技赋能绘就高效新图景
在新安镇党群服务中心农业科技展厅,在陈列的各类现代农业设备当中,一套多功能农业无人机系统成为焦点。
“这套无人机系统是我们果园管理的‘空中卫士’,它搭载了先进的智能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多光谱作物监测、三维地形测绘、智能变量喷洒三大核心功能,相当于给果园装上了‘智慧大脑’。”站长介绍,无人机通过高精度传感器实时分析果树长势,为精准灌溉、施肥、治理虫害等提供数据支撑,显著提升了资源利用率。
党群服务中心农业科技展厅
相邻的农产品加工厂内,自动化生产线正有序运转:气泡冲洗、高压喷淋、紫外线杀菌三道分级清洗工艺,配合可调节厚度的智能切片系统,让新鲜水果实现标准化处理,保质期大幅延长。
“现代化设备让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链条更高效、更安全。”实践队成员由衷感慨。
农产品加工清洗切片车间实景
数智联销:双轨模式构建助农新生态
直播带货间里,站长为我们介绍了党群服务中心创新打造的“直播带货+积分超市”双轨模式,为农产品销售开辟了数字化转型新路径。
直播带货平台通过专业主播的生动讲解和实时互动,不仅突破传统销售的地域限制,更以场景化营销凸显产品的品质与特色,构建起“互联网+农产品”的高效产销通道。
积分超市内,消费者用消费积分兑换特色农产品或农事体验,让每一笔消费都转化为持续助农的动力,增强了用户粘性,为农户培育稳定客群。
线上引流转化、线下体验留存,数字化手段让农产品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双提升,构建助农新生态。
党群服务中心的直播产品以及可兑换产品展示
(三)链动创新:系统管理延伸产业新价值
在特色果园,果园主分享了他的系统化管理经验,果园采用科学分区种植,山顶设有智能灌溉系统,每天专人记录果树生长数据,精准把控施肥时机。
此外,老板特别分享了他的“错峰上市”策略。作为全年可种植的热带作物,番石榴在种植周期调控上具备先天优势。为实现最大经营效益,他通过调整种植时序和栽培方法,把果实采收期定在6-7月的市场空窗期,巧妙避开水果扎堆上市的2-5月,抓住淡季市场的先机。
在交谈过程中,实践队员发现一个特殊现象,同一品种的番石榴在山上结果多,而山下的反而少。提问后,果园主热情解答了这个问题:“我在部队时就曾经植过树,退伍后又自学了番石榴种植技术,这才建起了这座果园。起初,为了降低采摘成本,番石榴都是就近种,大多数都种在山下。后来镇里邀请专家来指导,成立了农技站,教我们根据地形分区域种植。山上日照充足、通风良好,昼夜温差也大,番石榴能积累更多糖分。所以,我们就把番石榴主要种在了山上。山下改为种植一些需要湿度的水果品种。”
实践队员与果园管理者交谈
“除了售卖鲜果,我们还开发了番石榴茶等新产品。”果园管理者介绍,为培育出更为脆甜大颗的番石榴,果农在番石榴结果时会进行“疏果”,一个枝牙上仅保留1-2个小果;其余的胎果经过人工挑选,将成为制作番石榴胎果茶的原料。精选的胎果经洗净、切片后,采用低温慢烘和特殊工艺处理,既赋予了其茶汤中独特的甘醇风味,又最大限度保留维生素、矿物质等,特别是具有抗氧化功效的多酚类物质。这款精心研发的精品胎果茶凭借其独特的食用品质,受到了消费者的一致好评。
产品展览
实践队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深入市场调研,定位健康茶饮标签,为果园产品量身打造包装方案,呈现番石榴胎果干的冲泡方法和营养价值,力求收获渠道商和终端消费者的双重认可,为特色农产品市场化提供创新范本。
结语
实践队深入调研科技赋能乡村的一线实践,既见证了地方创业者以现代管理思维重构传统农业的创新历程,更从专业角度出发解码了“科技+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径。从革命老区到智慧果园,科技创新对乡村产业升级的牵引力让这里焕发新生。
此次实践也让队员们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不仅是历史使命,更是专业成长的沃土。大家一致表示,将以此次调研为起点,把实验室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田间地头的真实生产力,为乡村振兴锻造科技引擎,在服务国家战略中书写属于青年一代的专业答卷。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曦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