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筑法,乡野深耕-山管学子三下乡普法宣传活动纪实

发布时间:2025-08-31 16:2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王伟华   阅读 2.2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31日讯(通讯员 王伟华)法制宣传普及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键一环。对于大学生而言,深入农村基层进行普法活动,既是青年学子服务社会的实践舞台,也彰显了新时代青年在法治中国建设中的责任与担当。近日,山东管理学院劳动关系学院青春普法队的队员们走进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下洼镇于家村,以 “场景化普法、差异化服务、沉浸式对话” 为核心模式,积极探索法治教育与基层治理的深度融合。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法律知识的精准传递,更是新时代青年参与乡村振兴战略、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生动实践。

一、村道旁的法律对话:法治意识的觉醒

团队成员在村道设立的流动普法宣传点,针对非机动车驾驶人开展定向宣教。通过解析《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关于”一盔一带”的强制性规定,结合农村常见交通事故案例,系统阐释责任主体认定、保险理赔程序等实务要点,编制可视化流程图解手册,使抽象法条转化为具象行为指引。村民专注聆听的神态,也印证了普法教育在激发公民法律求知欲方面的显著成效。

▲图为团队成员王伟华在村道旁为村民讲解交通法。大学生云报通讯员 王伟华 供图

二、老墙下的法治清风:银龄权益的守护

在村头的纳凉区域,团队成员针对老年群体开展专项普法活动。他们重点解读《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关于赡养义务的强制性规定,剖析《继承法》中法定继承与遗嘱继承的适用条件,通过典型案例揭示电信诈骗的常见手法与防范要点。活动采用方言交流与情景模拟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法律知识传达的准确性与适老性。老人们从最初的法律认知模糊到逐渐理解自身权益的转变,生动展现了普法教育在弱势群体权益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图为团队成员王伟华在村头纳凉处为老人讲解法律知识。大学生云报通讯员 王伟华 供图

三、青春与法治的交响:劳动权益的筑基

面向村内青年群体,志愿者着重讲解《劳动合同法》的核心内容,包括劳动合同的订立要件、试用期约定规则、工资支付保障机制以及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同时结合《网络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系统阐述网络维权途径与个人信息保护措施。通过真实案例的互动讨论,青年群体深刻认识到法律不仅是约束行为的规范,更是维护权益的有力武器。这种案例教学法有效弥合了法律文本与社会实践之间的认知鸿沟。

▲图为团队成员王伟华为青年村民讲解法律知识。大学生云报通讯员 王伟华 供图

▲图为团队成员王伟华为青年村民讲解法律知识。大学生云报通讯员 王伟华 供图

四、院落里的法律温度:精准法律服务入户

志愿者深入农户家庭开展一对一法律咨询服务,重点解答了《土地管理法》中关于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的法律规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关于商品质量纠纷的解决途径,以及日常生活中常见法律风险的防范措施。通过权属关系图谱、维权文书模板等工具,将复杂的法律关系具象为可操作方案。这种下沉式、精准化的法律服务模式,切实解决了农村地区"最后一公里"的法律服务供给问题。

▲图为团队成员王伟华深入村民家中讲解法律知识。大学生云报通讯员 王伟华 供图

这场青春普法行动,没有惊天动地的宣讲,却有无数次真诚的对话;没有晦涩难懂的理论,只有贴合乡野生活的“法律白话”。团队成员们用脚步丈量乡村的土地,用声音传递法律的力量,让法律不再是高悬的准则,而是融入村民柴米油盐、青春喜怒的“生活帮手”。

通讯员|王伟华

审核|王伟华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伟华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74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