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花开” 援疆推普,用语言架起连心桥

发布时间:2025-08-30 11:34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张博雅 李明宇 曹祥龙   阅读 1.6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2025年6月至7月,新乡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石榴花开,语连万家”手牵手推普援疆社会实践团远赴新疆和田,将国家通用语言推广深度融入当地小学教学现场,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响应“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时代号召。在和田市希望小学,实践团成员曹祥龙利用书法社团,指导学生感受汉字结构之美。“‘国’字方方正正才精神。”他的悉心指导,让学生麦尔哈巴在反复练习后欣喜地写出了满意的“国”字。吉亚乡吉利格艾日克小学树荫下,成员李明宇则组织学生用快板、诗朗诵等形式练习普通话。“学好普通话,走遍天下都不怕……”孩子们略显生涩但清晰有力地诵读,混合着快板的节奏,赢得了语文教师帕提古丽的称赞:“这些巴郎子(孩子)的普通话说得真不错!”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成为提升学生普通话兴趣和能力的有效载体。

图为学生们进行书法社团活动   曹祥龙 供图图为学生们进行快板社团活动   李明宇 供图

营造规范的语言环境是推普工作的重要环节。在吉亚乡兰干小学,实践团成员刘森佩戴“国语监督员”袖章,定期巡查校园用语用字规范,维护纯净的语言环境。同时,他组织“红色经典阅读分享会”,引导学生用普通话表达感悟。五年级学生阿卜力克木在分享《小英雄雨来》时,声音洪亮地表示,雨来的勇敢,就像他们和田人顶着风沙种红枣树一样!曾经沉默的他,在活动中找到了表达的自信。这些举措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化认同感。

图为学生进行红色经典阅读分享大会   刘森 供图

实践团创新教学形式,将普通话课堂延伸至社会场馆。6月15日,团队带领学生走进和田市博物馆。在“尼雅遗址”展区,成员们引导学生对比观察汉代织锦与当地艾德莱斯绸的纹饰,鼓励他们用普通话描述其中的文化联系。“看,这个花纹像不像裙子上的?”孩子们兴奋地用普通话讨论着,千年文物焕发新的语言学习活力。带队教师刘红云表示:“当孩子们能用普通话主动讲述文化联结,语言与文化的桥梁就真正搭建起来了。”此举深化了学生对中华文明的理解和认同。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学生合影   刘红云 供图

“核心是让语言学习在和田乡土中扎根,而非简单复制内地模式。”新乡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团委书记郭正强在远程调度会上强调。学院与实践团、当地带队教师刘红云紧密协作,根据南疆学生语言特点动态优化方案,开发乡土化教具。时值国家深化对口援疆关键阶段,团队深入学习领会相关精神,深刻认识到语言互通是凝聚民族情感、服务边疆发展的基石。吉亚乡吉利格艾日克小学校长布威麦尔耶姆评价道:“这些活动如同天山的雪水,浇灌着孩子们的语言自信。”当标准的普通话在塔克拉玛干边缘校园响起,新乡学院学子用专业实践,为边疆语言文化事业注入青春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博雅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54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