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闽南理工学院教育学院“院长妈妈有约”社会实践科普队在福清市气象局执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气象科普之旅。此次活动特邀南方科技大学福州引进人才参与,科普队员们以沉浸式体验与互动式学习为载体,让参与者深度感受气象科学的独特魅力,展现了科普传播的青春力量。
活动首站走进福清市江镜镇南宵村。这座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的古村落,既是乡村振兴的生动样本,也是气象科普的特色基地。科普队员们带领研学团先后探访高由禧气象科普馆、高由禧故居,以及高氏之墓、老五民俗馆等历史文化地标。队员们细致讲解了气象学家高由禧的生平事迹与科研贡献,结合古村落保护与产业发展的现状,让来宾在触摸历史脉络的同时,感受乡村振兴与科学传承的交融共生。
图为南宵村科普人员为科普队员和福州人才科普村落历史。潘依琳供图
随后,科普队员引领研学团走进福清市气象科普馆。在队员的专业讲解下,来宾们沿着中国古代气象文化长廊,探寻浑天仪等古代观测仪器中蕴含的古人智慧;在“观云识天”展区,通过“小球大世界”直观认识地球气候的多样性;在“知天而作”展区,借助高清图片与实时天气网眼,系统了解云朵形成原理及对天气的影响。针对福清多发的暴雨、台风等气象灾害,队员们在“防患未然”展区重点解读预警信号与防御措施,并引导大家体验模拟人工增雨、AR互动游戏及5D影院等项目,让抽象的气象知识变得可感可触。
图为“院长妈妈有约”社会实践科普队员为福州人才科普福清市气象科普馆。吴羽彤供图
最后一站来到福清市气象科普公园。科普队员们热情带领来宾探索充满科技感的园区:主广场地面彩绘生动演绎二十四节气流转,科普长廊展板系统解读气象原理,而投影技术打造的雷电体验区尤为引人注目——队员们通过场景模拟,让大家在“亲历”雷电突袭中直观掌握防护知识,再通过互动游戏巩固天气现象符号识别技能,使研学团对气象知识的理解更趋全面深入。
图为“院长妈妈有约”社会实践科普队员为福州人才科普福清市气象科普公园。吴泽钰供图
2025年“院长妈妈有约”社会实践科普队在福清市气象局开展的暑期实践活动,这场气象研学绝非一次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科普队员们用青春热忱搭建起的气象科学与公众之间的暖心桥梁。从南宵村古厝中触摸气象先辈的探索足迹,到科普馆内用AR技术解锁天气奥秘,再到科普公园的雷电模拟体验区里传来阵阵惊叹,队员们以创新形式让深奥的气象知识变得可触可感。
图为“院长妈妈有约”社会实践科普队员和福州人才合影留念。林欣妍供图
队员们纷纷表示,此次实践让他们深刻体会到,科学精神的传承不仅需要专业知识的积淀,更需要贴近大众的传播智慧。未来,他们将继续带着这份实践中收获的感悟,深耕气象科普领域,用年轻人的视角和创意,开发更多接地气、有活力的科普形式,让气象知识走进田间地头、融入日常生活,以青春之力助推公众科学素养提升,真正实现青春热情与气象科普事业的双向奔赴。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唐明烨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