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丝绸之路是青岛独特的文化标识,承载着城市的历史记忆与海洋文化基因。为激活文化遗产价值,助力文化传承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文传沧溟”实践队于7月1日至7月15日开展专题调研活动,走访青岛市四家博物馆,通过实地考察与深度访谈,探索如何以创新方式弘扬海丝文化,传承海洋基因。
青岛市博物馆:海丝历史的时空见证
首站,团队成员走进青岛市博物馆。青岛市博物馆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其"青岛史话"展厅陈列着众多明清海贸文物并对琅琊港场景进行复原,再现了青岛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北线枢纽的辉煌历史。
(图为李老师向实践队成员介绍博物馆历史。王乐乐供图。)
通过博物馆志愿讲解员李老师的介绍,我们了解到青岛的琅琊港和胶州湾在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中都具有重要地位,是海上丝绸之路东方航线的关键节点。
青岛市民俗博物馆:妈祖信仰里的海洋文化密码
第二站,实践队来到依托天后宫建立的青岛市民俗博物馆。队员们重点调研了"妈祖文化陈列展",通过观摩清代祭祀器具、渔民祈福物品等珍贵藏品,了解妈祖信仰如何深刻影响青岛沿海居民的生活。
"现在的海上丝绸之路会让更多外国友人了解中国的文化。"队员在采访博物馆海洋文创工作人员时记录道。在谈到海上丝绸之路对青岛的影响时,工作人员提到,自己经常接待来自俄罗斯、韩国、日本、美国等国家的游客,他们对妈祖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妈祖文化作为青岛海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助人、爱人的精神,通过文创产品、民俗活动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流,正逐渐走向更广阔的舞台,让更多人感受到它的魅力与价值。
(图为成员采访游客、参观展品及文创产品。王乐乐供图。)
针路航海博物馆:古航海技术的现代启示
第三站,队员们来到全国首个民办航海博物馆——针路航海博物馆。博物馆珍藏着明清时期航海罗盘、海图等文物200余件,系统展现了中国古代"针路"导航技术的智慧结晶,古老的航海罗盘和泛黄的海图,诉说着"针路"导航技术对古代海上贸易的重要贡献。
(图为针路航海博物馆藏品。王乐乐供图。)
胶东非遗博物馆:活态传承的海洋智慧
最后一站,实践队来到山东首家非遗主题博物馆,队员们被丰富多彩的展品所吸引。即墨镶边厅陈列的精美镶边作品展示了如何将海洋元素融入刺绣;田横祭海展区重现了当地盛大的田横祭海民俗场景,让参观者能感受到浓郁的海洋文化与民俗风情;老酒坊里飘散的酒香,诉说着海洋气候对酿酒工艺的特殊影响。
"非遗不是躺在展柜里的古董,而是流动在生活中的智慧。"队长于昕呓在体验柳腔戏曲后感慨。胶东非遗博物馆的田横祭海民俗展区和即墨镶边作品展示,让队员们感受到海洋特色与非遗文化的完美结合。
(图为即墨镶边厅陈列的精美作品。王乐乐供图。)
海丝文化不是尘封在博物馆里的古老记忆,而是镌刻在城市基因中的精神密码。新时代的青年,正以创新之力激活千年文脉。"文传沧溟"文化传承实践团将始终秉持"承海丝之魂,扬时代之帆"的信念,让蓝色文明在青春实践中焕发新的生机,为海洋强国建设注入属于青年的文化动能。正如队员们所说:"我们不仅是海丝文化的探寻者,更要做新时代的传承者,让千年航路在当代续写新的传奇。"
(图为实践队成员在青岛市博物馆的合照。王乐乐供图。)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牛祎菲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