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18日讯(通讯员 苏奕凡 董妮 陶琰歆) 当“法治中国”的蓝图在神州大地铺展,一群青年学子正以行动为笔,在基层治理的土壤上书写生动注脚。2025年7月2日至6日,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重电“小手炉”法治实践团践行“法治中国青年行”,带着专业与热忱走进重庆市荣昌区安富街道和昌元街道,用AI技术破解诈骗迷局,以童心课堂筑牢禁毒防线,借原创情景剧演绎治理智慧,让法治精神在不同群体中生根发芽。
2025年7月2日,在重庆市荣昌区安富街道华江社区“渝康家园”的活动现场,一张“换脸”视频让在场老人惊呼连连。实践队员操控的AI演示,将常见的诈骗话术与换脸技术结合,清晰还原了诈骗份子如何利用技术伪装亲属索要钱财的全过程。“原来视频里的‘儿子’可能是假的!”一位老人恍然大悟。除了技术演示,队员们还联合其他高校开展专题讲座,用真实案例视频拆解保健品推销、虚假投资等骗局套路。当红色历史中“为民守序”的故事与现代防骗技巧交织,老人们不仅学会了“一看二问三核实”的防范口诀,更让队员们懂得:法治不仅是冰冷的条文,更是守护民生的温暖铠甲。这场跨越代际的普法互动,让青年学子在打磨技术应用能力的同时,深刻体会到“技术向善”需与法治精神同行。
图为2025年7月2日实践团队员在重庆市荣昌区安富街道华江社区“渝康家园”向老人普及“AI换脸 电信诈骗”知识
从银发群体转向豆蔻年华,法治教育的重心悄然转变,却同样承载着守护的意义。在2025年7月4日,实践团队来到重庆市荣昌区安富街道兴发路社区托管班,以沉浸式体验展开禁毒教育课:队员们播放的动画短片里,巧克力、跳跳糖等零食摇身变成新型毒品的伪装,孩子们瞪大了眼睛。“这些‘糖果’碰不得!”在队员带领下,孩子们举起右拳宣誓,稚嫩的声音里透着坚定。课堂间隙,队员们将革命先辈抵制毒品的红色故事娓娓道来,让孩子们明白禁毒不仅是法律规定,更是代代相传的民族信念。向家长分发宣传册时,一位母亲的话让队员们印象深刻:“你们讲的比我们唠叨管用多了。”这句认可,让他们懂得法治教育既要走进课堂,更要链接家庭,方能为青少年筑起全方位的保护网。
=
图为2025年7月4日在重庆市荣昌区安富街道兴发路社区托管班,实践队员带领小朋友进行禁毒宣誓
从城市社区转向乡村田间,法治宣传的语言变了,却同样传递着守护健康的初心。2025年7月5日,在重庆市荣昌区安富街道通安村的农家院落里,结核病防治普法正以接地气的方式展开:实践队员结合当地文化,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里的条款转化成“咳嗽捂口鼻”“开窗常通风”等生活常识,老人们听得频频点头。7月4日,队员们在重庆市荣昌区昌元街道莲花广场周围探访卤鹅店时,顺势开展“卤鹅飘香话发展,结核防治守安康”活动,发放的普法手册上,图文并茂地画着病菌传播路径和防护要点,连不识字的老人也能看懂。针对不同群体,队员们的宣讲各有侧重:在社区托管班,通过“病菌大作战”问答游戏,让孩子们轻松掌握洗手、戴口罩等防护知识;对行动不便的老人,上门讲解时总会附上“不随地吐痰”“定期体检”的贴心提醒;街道广场的集中宣讲中,则系统解读国家防治政策,耐心解答“治疗是否免费”“密切接触者怎么办”等疑问。一位大爷拿着手册说:“这些道道儿讲得透,咱农民也知道咋护着自个儿和家人了。”这句朴实的认可,让队员们明白,把法律条文转化为乡土话语,才能让法治真正成为守护健康的坚实防线,而这份从“纸上法”到“身边理”的转化能力,正是青年在基层实践中收获的宝贵成长。
图为2025年7月5日实践队员在重庆市荣昌区安富街道通安村空巢老人家中普及预防肺结核知识
当普法形式从课堂延伸到舞台,法治精神便有了更鲜活的表达。在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电子与物联网学院(集成电路学院)原创情景剧《民意之路》当中:社区干部拒绝群众送礼的情节,巧妙融入八项规定精神;居民议事时引用“议事协商”条款的细节,展现着基层治理的法治底色。台下,社区居民看得频频点头:“这演的就是我们身边事!”演出结束后,参演人员与社区负责人和居民围坐交流,其中,社区负责人讲述的“用法规化解邻里纠纷”案例,让青年学子对“法规如何落地生根”有了更直观的认知。这种“老带新”的互动里,情景剧不再是简单的表演,而是青年与基层共同解读法治、践行法治的桥梁。
图为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学生演绎原创法治情景剧《民意之路》
从AI防骗的技术赋能,到禁毒课堂的心灵培育,再到情景剧里的治理实践,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的青年学子们以多元方式诠释着“法治中国青年行”的深意。他们的脚步印证着:法治的生命力在于实践,而青年的成长力正藏在服务基层的每一次创新、每一次倾听、每一次行动中。当更多青春力量汇入法治建设的洪流,法治中国的明天必将更加清晰可感。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苏奕凡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