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工程”突击队|惠东平海“舞鲤鱼”三下乡第三日纪实

发布时间:2025-08-13 21:30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施汶哲   阅读 1.8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出征出发

大学生云报720日讯(通讯员 李淑芳、陈冬琪、吴敏荧) 在惠东县平海镇西北村,古老的“舞鲤鱼”“非遗”技艺在岁月的长河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近日,惠东“鲤”想队深入当地,与传承人面对面交流,用镜头记录、用创意设计,探索“舞鲤鱼”的传承与创新之路,为这一传统技艺注入新的活力。

在惠东县平海镇西北村的增坦街里,藏着时光淬炼的“非遗”“舞鲤鱼”瑰宝,也藏着匠人们炽热的传承之心。惠东“鲤”想队叩响一扇扇门扉,与传承人面对面交谈,用镜头定格他们的精湛技艺;精心设计海报,让“非遗”之美跃然纸上;队员们围坐复盘,在思维碰撞中总结今日收获,每一步都承载着队员们对“舞鲤鱼”的热爱与珍视。

1、走进“非遗”传承人的“守艺”人生

在平海镇的青山绿水间,“非遗”技艺如璀璨星辰,闪耀着岁月的光芒。曾钦,这位“舞鲤鱼”传承人,用双手诠释着古老技艺的传奇,用匠心守护着文化的根脉。惠东“鲤”想队满怀热忱,聆听“舞鲤鱼”的传承故事,触摸“舞鲤鱼”的温度。

▲曾钦先生解答团队关于”舞鲤鱼“的疑问

▲团队向曾钦先生询问并学习”舞鲤鱼“动作

2、问题与解答展示

Q1、有没有什么让您比较印象深刻的“舞鲤鱼”场面?

曾钦先生分享了一个令人难忘的场景:“之前去军营表演的时候有两三千人,舞的时候还下雨了,鲤鱼就是要水的嘛,当时非常热闹,雨刷刷地下,鼓掌啪啪地响,鞭炮炸、锣鼓敲,十分好看。”

Q2、“舞鲤鱼”有什么动作要点吗?

曾钦先生详细讲解了动作要点:“手抓着道具,鱼头转动,鱼尾摆动,上下动作要用力,节奏不宜过快。”

▲团队与曾钦传承人合影留念

指尖摩挲过岁月雕刻的纹路,耳畔萦绕着跨越时光的传承絮语。曾钦先生对队员们存在的疑惑一一进行解答与展示“舞鲤鱼”的相关动作,如一盏盏明灯照亮团队继续探索与研究“舞鲤鱼”的前行路。他手中流转的“舞鲤鱼”技艺如灵动的游龙穿梭世间,眼中闪烁的赤诚光芒恰似永不熄灭的薪火,在岁月长河中熠熠生辉。接下来,团队将带着曾钦先生的殷切嘱托坚定走好研究“舞鲤鱼”的每一步!

3、创意赋能“非遗”文化“朝”起来

“非遗”“舞鲤鱼”伴着锣声翻腾跃动,金鳞闪烁间,将民俗的炽热与灵动编织成诗篇。此刻,惠东“鲤”想队将这份鲜活的“非遗”记忆定格于海报之上——水墨勾勒的鱼影跃然纸面,金粉流转的鳞片诉说匠心,传承人专注的剪影与古街暮色交织成画。

▲团队制作的海报

海报解读:一张海报,藏着平海“舞鲤鱼”的“前世今生”——大旱时鲤鱼引水源的动人传说与今日心灵共鸣。从祭祀到节庆的演变脉络、祈福平安丰收的美好寓意,都在水墨笔触与童趣画面里鲜活呈现。这不仅是民俗艺术的缩影,更是惠东人民与惠东“鲤”想队对生活的浪漫期许。

4、复盘总结今日活动

2025年7月2日晚,惠东“鲤”想队对当天所进行的活动进行复盘与总结。针对问卷存在的问题,提出扩大问卷受众对象、加强问卷内容针对性等措施。

同时,不少队员针对“舞鲤鱼”传承与宣传方法提出想法:(1)不仅仅使“舞鲤鱼”队伍活跃于幼儿园、小学生群体中,还要打造中学生、大学生“舞鲤鱼”队伍;(2)创设“舞鲤鱼”IP形象、推出文创产品;(3)政府利用公众号宣传与推广“舞鲤鱼”。

▲团队进行复盘与总结

活动结语

惠东“鲤”想队通过实地走访、深度访谈与创意设计,为“舞鲤鱼”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队员们不仅记录了传承人的故事,还提出了创新的宣传与传承建议,为这一古老技艺的未来开辟了新的道路。这场与“非遗”的浪漫邂逅,将成为队员们心中永恒的记忆,也将激励更多人关注和保护传统文化。

撰文|陈冬琪、吴敏荧

图片|侯埌焜

一审|李淑芳

二审|彭朝霞

三审|包国滔、穆静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施汶哲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6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